歷時5年之久,中日合作的“三唐陵(順陵、橋陵、乾陵)”石刻保護修復項目昨日通過專家評審,修復的石刻以及從地下新發現的石刻全部依據歷史記載回歸原位。修復后的精美石刻氣勢恢弘,人們可以重新領略唐代皇家陵園風采。
爭論:太新了不像文物
唐陵石刻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瑰寶,尤以順陵、橋陵、乾陵石刻為其典型的藝術體現。順陵為武則天母親楊氏之陵,橋陵為武則天少子、唐玄宗之父李旦的陵寢,乾陵則為一代女皇武則天與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西安市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國家文物局磚石質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主任馬濤告訴記者,除去歷史的斑跡,石刻修復后會不會喪失歷史滄桑感,會不會讓人覺得太新就像復制品?當時在對乾陵的7件石刻進行修復時,也曾有過這方面的爭議。但由于陵園石刻長期露天放置,歷經風雨滄桑,一些精美石刻已殘破,同時風化病害也使石刻面目全非、銹跡斑斑,已無法看清石刻表面的精美紋飾。這些病害已經對石刻構成了危害,不具有人文特征,對文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公眾所說的會不會顯得太新,沒有了滄桑感,主要是從視覺上來體會的,而修復主要是從文物安全方面來考慮的,通過將文物的銹跡清洗、對石刻裂隙進行加固處理、對石刻表層進行化學加固等方法處理,來恢復石刻文物本來的面目。
修復:補殘做到修舊如舊
那么,專家們是如何修復大型戶外石刻的呢?對于風化的石刻,采用了化學加固的方法;對于石刻裂縫則采用了澆灌加固的方法。有的石刻底座丟失了,這次則進行補配;對于已經傾斜的石人像則進行了扶正。一些倒在田野的石馬,也都重新被扶起,擺回了原來的位置。對于鐵箍風化產生的鐵銹,專家們用化學品予以清除。對于一些石刻殘損缺失部分,則采用了相同或相近的石質進行拷貝,并與原有的殘塊進行有機黏結或加固,補配后再將新補配的做舊,從外形到外觀上達到“相似”,體現石刻的藝術感和應有的風貌。“修整后的石刻,讓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皇家的氣派。”有專家認為,在三座陵園中,乾陵陵園內精美的石刻群雕氣勢最為宏偉,順陵最具特點,橋陵石刻雕工精美。
昨日專家評審后,對修復工作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項目對三陵的七十多件石刻實施了有效的保護,而且效果良好,對同類石刻保護具有指導意義,并建議整理經驗推廣。
乾陵、順陵發現新石刻
揭示出武則天與李唐的政治爭斗
昨日,會議還發布了順陵新發現的石羊、石虎、仗馬,以及乾陵首次發現石虎的消息。專家介紹,兩個新發現揭示了武則天與李唐之間的爭斗。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韓偉告訴記者,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當時按照刺史夫人的級別來安葬。武則天稱帝后,追封其母為“孝明高皇后”,將墓改為陵,稱順陵。“在唐朝,石羊、石虎均為人臣之墓,設置石羊意為皇帝希望人臣像綿羊一樣溫順,而設置石虎,則是希望人臣像老虎一樣為君主服務。”韓偉解釋說,此次發現的一對石羊和一對石虎,充分說明了武則天之母當初是按照人臣之墓的規格入葬的。武則天當權后厚葬其母,將石羊、石虎深埋,將墓擴建為陵,并設置了皇陵資格的華表、奉閣將軍、仗馬等,并設置了一對石天祿(像麒麟又像獅子帶有翅膀的動物),重達70噸,這是三座陵園的石刻中最重的。
武則天駕崩之后,李唐重掌江山,順陵又遭了殃,由陵又變成了墓,其華表、仗馬、奉閣將軍等具有皇陵標志的石刻被掩埋,重新立起了象征人臣標志的石虎、石羊。
此次考古發掘,專家在乾陵北門還發現了石虎。“這意味著乾陵在武則天稱帝前,曾擺放有石虎,而武則天當權后將其深埋。在武則天之后,唐陵之中再沒有出現石虎,這成了陵園轉折的標志。”考古專家分析,武則天特別忌諱石虎,視之為“人臣象征”,以前在乾陵也沒有發現過石虎的標志。如今這些被掩埋的石刻全部被立了起來,向人們展示著當時的政治爭斗。
本報記者 周艷濤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