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紅樓夢》問世200余年來,關于作者和書中所說之事,一直爭論不休。去年底,婁底市《紅樓夢》愛好者、中國紅學會會員謝志明在其出版的專著《紅樓湘婁文化考》里,認定《紅樓夢》的作者是湖南婁底的一位女性——謝三曼(方言:姑姑的意思)!此論一出,即引來一片質疑聲。(3月11日《長沙晚報》)
謝志明先生為了證明自己的論證是有來由的,首先言其父親給他講了一個傳奇故事,說《紅樓夢》是我們謝氏家族人寫的,并鄭重其事的將兩本線裝書交給了他。后來謝志明先生找到《紅樓夢》一讀,所寫之事果如兩本線裝書所言。看來,這兩本線裝書真是寶貝!可是諸位且慢高興,謝志明先生很遺憾的告訴我們,兩本線裝書現已是片紙無存了。
謝志明先生的一段自話自說頗能吸引人,從小時候被授“寶書”到長大后的驚人發現,讓聽者如聞評書。這一段傳奇,仿佛給謝志明先生的論證提供了一個“楔子”。可惜的是,家傳“寶書”一事作為故事尚可一聽,若是以此作為依據則是難免滑稽。家傳“寶書”一事屬實不屬實,完全是謝志明先生的一面之詞。既然“寶書”不存在,說了也是白說,甚至還有“忽悠”人的嫌疑。
縱觀謝志明先生的考證和其理論依據,無非是《紅樓夢》中使用了一些湖南婁底方言及作者多次將湖南的景物、地名寫入書中。不可否認,《紅樓夢》中使用了方言,可方言并不局限于湖南地方方言。在《紅樓夢》中,我們可以讀到多種地方方言,如東北方言、江南方言等。
像“吃茶”一詞便屬于華東地區方言,是指喝茶的意思;“勞什子”一詞是北方方言,指那些很頭疼、很傷腦筋、很令人心煩的一些事或人。《紅樓夢》中用“珠淚斑斑”的湘妃竹來形容林黛玉的神韻,《群芳譜》中道:“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可見《紅樓夢》中所使用的方言,遠不止湖南的方言。至于將景物、地名寫入書中的,《紅樓夢》中更是不止一處,如金陵、江寧、姑蘇等。這些景物和地名,與書中的人物有著密切的關聯。
為了證明《紅樓夢》和謝家有關系,謝志明先生還提到了賈寶玉所寫的一首詩,其中有“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一句,這是賈寶玉為“蘅蕪院”所寫。一首詩中提到了“謝家”,便證明“謝家”和《紅樓夢》及其作者有關,實在有些可笑。聽了謝志明先生的高論,“賈家”人一定會抗議了。因為《紅樓夢》一書描寫的是賈氏家族,按道理《紅樓夢》和“賈家”最有關聯。雖說小說不同于現實,但也不能一首詩中出現了“謝家”二字,《紅樓夢》便改姓了“謝”吧?
《紅樓夢》中的詩詞很多,詩詞中涉及到的人物和地名也很多。諸如“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粉墮百花州,香殘燕子樓”等等。若按謝志明先生的推論,我可以斷定《紅樓夢》的作者是陶淵明的后代。原因便是《紅樓夢》中的詩詞多處提到了陶淵明,如“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等。
況且,賈寶玉詩歌中的“謝家”一定是謝志明先生所指的“謝家”么?或許,此“謝家”非彼“謝家”。如果此“謝家”即是彼“謝家”,只是謝志明先生的一廂情愿罷了。要想知道兩個“謝家”是否相同,恐怕需要去問一問書中的賈寶玉了。
《紅樓夢》中的方言很復雜,可絕非“一家之言”。僅從自家方言出發或找出自家方言,舍棄其他地區方言不談,并依此得出所謂的結論,只能說是不負責任的考證和不符實際的考證。相比較《紅樓夢》研究,西方的莎士比亞研究雖也存在作者之爭,但研究者們更注重于“小說”本身。
小說就是小說,“虛構性”是其本質。正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要是你認為小說中的主人公便是現實生活中的某某,而不去從藝術的、審美的角度出發,其研究結果只能是盲人摸象,越摸越不像。也使得小說研究,陷入了一個不該有的誤區。
作者:夏余才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