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愈演愈烈的“山寨”風潮中,山寨產品已經從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物質產品領域蔓延到明星、影視、晚會等娛樂消費領域,“山寨幫”攻城略地,大有無不可及之勢,甚至有人對此現象冠上了“山寨文化”的頭銜。
“山寨”一詞起源于物質產品,通過模仿市場中已有建樹的品牌形象進而分一杯羹成為一些企業獲利的主要手段,于是,我們看到了“山寨手機”“山寨MP3”……它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主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拉低了國外產品的高利潤。
而隨著“山寨”的蔓延,我們在更多的領域看到了“山寨”的字眼。草根階級憑著對某一目標或某一形象的熱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于是,我們看到了山寨版的藝人、電影、電視劇、海報,甚至山寨春晚等,文化領域的模仿成為“山寨”的另一大市場。
縱觀“山寨”分布的這兩大領域,經濟領域的模仿最主要的目的是帶來經濟效益,從其行為上講,也更容易帶來侵權、盜版、損害正規廠商利益等問題,而其產品質量的良莠不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帶來損失,所以,有人高舉反“山寨”的大旗,有其合理性。
但從文化產品的角度而言,山寨版名畫、電影、MTV卻是截然不同的。它們大都經過加工,也沒有盈利的目的,只不過是娛樂而已。當用來錄制一檔節目的設備不再為電視臺、專業人士獨有時,一臺山寨版的春晚,一部山寨版的電視劇,就可以從草根手里出現。
當主流文化市場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時,人民自發地發揮創造力、想象力來自娛自樂,又有何不可呢?當所謂的主流文化遭到市場的抵制與嘲諷時,“山寨文化”未嘗不可以看作是一種群眾自救行為。正像《時代》周刊評選出的年度人物是“YOU”一樣,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躍躍欲試地參與到展現自我的行列中來。這種永不枯竭、探尋不止的文化生發力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核心內容。
“山寨文化”不能簡單與“創新”劃等號,也不能被視為“低俗文化”而一棍子打死。從保護知識產權的角度出發,“山寨文化”當然有被規范的必要。不過,“山寨文化”的創新意識也同樣不容否定。對于山寨版物質產品,我們需要理性對待,持有保留態度,但對于山寨版文化產品,我們卻完全不妨大度些,趨利避害,規避其侵犯知識產權的“惡”的一面,善待并發揚其創新精神的“善”的一面,才不失為務實明智的態度。而對于以中心自居的主流文化而言,當“山寨文化”摧城拔寨之時,在其憤而追究侵權之前,恐怕更應反思自身內功不足的問題。
作者:王檬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