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春晚”鬧除夕
解璽璋
春節讀報,發現有關“春晚”的消息特別多。關于“春晚”的名目也多起來了,除了央視春晚,還有老孟的山寨春晚、中原山寨版春晚、廣東山寨版春晚、深圳山寨版春晚、中國大學生山寨版春晚等,僅天涯社區就同時推出兩臺“山寨春晚”,這些春晚雖然都冠以“山寨”的名目,但別無他意,只是說明,它們都來自民間自發的創造。
除此之外,還有北漂族群自辦的春晚,湖南網友自辦的“醬油春晚”,不少社區居民也自辦春晚,甚至還有家庭辦春晚的,Z59列車千余乘客也在火車上自辦了春晚,據說,自辦春晚在某些鄉村已經成為新的流行時尚。
一直有春晚或是新民俗的爭論,是或不是,吵得不可開交。了解一些民俗本質的人應該知道,民俗是自發的文化的積累和積淀,而非有組織的大規模的生產活動。20世紀以來興起的工業化的娛樂生產方式,以其強有力的壟斷性、整體性和強大的覆蓋傳播功能,每時每刻都對傳統民俗構成威脅,侵蝕和擠壓它的生存空間。但它并不創造新的民俗,而只是為資本生產剩余價值。
其實,傳統民俗往往是和農耕文化相聯系的,它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自發的農業生產方式,另一個是宗法的社會關系。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這兩條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根植于農業文明的春節民俗有很多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所以,新民俗的形成就顯得特別的迫切。春晚被認作新民俗,背后是有這種社會心理需求做依據的。
不過,既然是民俗,就不是單向度的消費過程。民俗是需要全民參與的,這種參與也不像發個互動短信那么簡單。譬如說,大年三十吃餃子是民俗,那是要家家戶戶人人動手包才作數的。如果由哪個部門統一包好了發給大家,簡便倒是簡便,也就失去了過年的快樂和意趣。春晚也是這樣,作為新民俗的一種,它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絕不只是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而是積極地參與到春晚的創作中去,使自己變成春晚的一部分。今年一下子涌現出這么多春晚,顯示了民眾創造力的旺盛,也使我們看到了春晚成為新民俗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個意義上,老孟的山寨春晚沒有播出也并不遺憾。它只是眾多春晚的一部分,已經實現了民俗所賦予的自娛自樂的目的和意義。我相信,明年春節,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春晚這個新的民俗活動中去。這些春晚將成為央視春晚的有力補充,就像歷史上朝廷要在這一天祭神驅鬼,而尋常百姓家里也要請神祭祖一樣,它們構成了這種新民俗的完整性。
民俗是無需包辦的,與其由央視一家辦,不如全民參與一起辦。毛澤東同志說過,兩個積極性比一個積極性好,他說的是辦工業,辦春晚,鬧除夕,又何嘗不是如此。
記者手記
早就與老孟相約,彩排時一定說一聲。1月22日下午兩三點鐘,記者打電話給老孟,話筒那邊傳來音樂聲,“哪天彩排?現在正彩排嗎?”聽到記者的詢問,老孟回答得很堅決:“24日才彩排呢!”可到了晚上五六點鐘,老孟竟打來電話,“現在正彩排呢,在和平西橋勝古莊社區的一個禮堂里,要現在趕來還能看到幾個節目。”記者趕到時,只剩下幾個補錄的節目了。記者嘗試采訪幾個掛著工作證的工作人員,大家幾乎眾口一詞:“辦這個晚會太難了,具體的你跟老孟談吧。”言下之意有“紀律”。老孟和記者幾乎玩兒開了“貓捉老鼠”的游戲,剛剛同他談了不到一分鐘,電話來了,接完電話又被別人拉走了,等了半天,說了沒兩句,又被演員們簇擁著照相,這個照完那個照,之后,電話又來了……前后足有兩三個小時,可與老孟交談竟不超過5分鐘。這里面,既有老孟作為劇組“核心”較忙的客觀因素,也不無借故回避和拖延記者采訪的主觀動機。
次日,記者與老孟約好前往九華山莊山寨春晚大本營一談,辦公總部的工作人員全都像嘴上貼了封條一樣:“我什么也不知道,你去問老孟。”“昨天彩排的節目單不能給。”“彩排的錄像也不能看。”老孟成了唯一的新聞發言人。這時的他,言談舉止格外小心謹慎,生怕有什么疏漏。“昨天只是彩排,大年三十當然要直播啦!”而有的演員偷著告訴記者:“好多演員都走了,不來了。”記者真是一頭霧水。
大年三十中午,老孟告訴記者,那天的彩排其實就是正式演出,除夕夜山寨春晚改成了內部聯誼,并把地點選擇在北太平莊附近的洗浴中心。對于自己的出爾反爾,他一臉無奈:“那天彩排真不敢告訴記者,真怕一旦泄露出去,場地燈光舞美花銷4萬多,有點偏差就全泡湯了。”他承認,彩排那天已經決定山寨春晚錄播了。
除夕晚上,記者趕到在水一方洗浴中心,只見老孟在大堂內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記者告訴他,下午登錄澳亞網,網速太慢打不開,他忙說,一會兒內地也會有網站播出。晚6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中國土地流轉網可以看到,而當記者晚7時30分準時守候在電腦旁時,點擊網頁卻始終是一個播出山寨春晚的視頻窗口,并沒有節目播出……
如果沒有新聞媒體的狂轟亂炸,山寨春晚會不會演變成一個廣為關注的文化事件?老孟承認,記者們高頻率、大版面的報道幫了他特大的忙。不過,隨著山寨春晚從倡議到具體實施,尤其到了后期,各種麻煩相繼出現,他開始對媒體也存有戒心,生怕哪一句說走了嘴,導致負面消息出現,影響山寨春晚的前程。
但是,應該看到,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格局,就不會有老孟這些人和千百萬網民興辦山寨春晚的夢想。從這點上看,這臺春晚作為一個艱難開局,遠比湖南臺挾省臺之利全面運作的“超女”,更有“草根文化”的代表性與現實意義。
本報記者 趙文俠實習生 江偉碩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