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3歲的粵劇花旦何海瑩先割脈,后懸梁,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追隨62歲的師傅白云峰而去,把悲痛和疑問留給了親友。
在留下的遺書中,何海瑩用了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表達對剛過世的師傅的依戀,讓人唏噓不已。
那么,這位妙齡花旦有著怎樣的生存軌跡?近日,本報記者輾轉湛江、廣州等地,展開調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何海瑩老家的門前,一棵菠蘿樹正在長成。
這里是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楊柑圩,距遂溪縣城大約40公里,而廣州則在千里之外。當地人說,這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小鎮,當初因為有大片楊柑林,多行人歇息,后漸成圩集,取名楊柑圩。如今,這里已經演變成一個有著10萬人口的大鎮,光是中學就有三所。甘蔗是當地人種植的主要經濟作物。
何海瑩的老家,離鎮政府很近,步行5分鐘就可到達。這是一座不大的瓦平房,外墻似乎刷過一遍白灰油漆,十分鮮白,綠色的鐵門緊緊關閉。
記者找到了何海瑩的大伯父何偉,他在鎮上開了一家簡陋的修車鋪。何偉告訴記者,何海瑩的家還是上世紀70年代初蓋的,去年剛把外墻刷新過,錢是何海瑩出的。
何海瑩自殺的消息,在12日下午4時左右傳到了老家。當時,何海瑩的母親在附近草潭鎮的娘家。
據何海瑩的大伯說,她弟弟11日還在廣州跟何海瑩一起,11日傍晚剛回到楊柑老家,但第二天就聽到了姐姐的死訊,當時人就蒙了。噩耗傳來后,何海瑩的弟弟和母親以及何海瑩的六叔立即乘車趕赴廣州。
童年
在2000年之前,何海瑩的生活圈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楊柑鎮,她在這里出生,在楊柑中心小學念書,隨后在楊柑中學念了一年書。有時候,她也會跟著母親去附近草潭鎮的外婆家。
何海瑩在一個大家庭的環境中長大。何偉兄弟6人,何海瑩的父親排行第三,另外還有一個妹妹。何海瑩有一個哥哥和弟弟,此外還有一大幫堂兄弟姊妹。
何偉說,除了四弟在深圳教書外,其他幾個兄弟和妹妹都在遂溪居住,三弟即何海瑩的父親,早年以殺雞為生,而妹妹一家也在鎮上住,靠孵鴨子營生。幾個家庭離得都不遠,逢年過節時,幾家人會聚在一塊吃飯聊天,享受天倫之樂。
一位老鄰居回憶,何海瑩小時候性格開朗活潑,又聽話,在家時常幫父母干活。
如果不是學唱粵劇,何海瑩有可能也會像父輩那樣,留守在這樣一個平靜的生活圈子內。
念書不是何海瑩的強項,沒給老師留下過深刻的印象。在楊柑中心小學和楊柑中學采訪時,這里的老師已記不清有過這樣一位學生。
在何偉的記憶中,何海瑩的學習成績一般,沒等到初中畢業就離開了學校。但是,她有唱粵劇的天分。“海瑩有這個細胞,小的時候就喜歡,人家常常觀看她跳舞。”何偉說。何海瑩唯一的姑姑告訴記者:“只要學校里搞活動,就一定會有她的份。”何海瑩小時都是當花旦,并且當了四五年,楊柑圩的居民幾乎都認識她。
小小的表演舞臺,讓何海瑩得以接觸外面更廣闊的天地。何海瑩所在的遂溪縣,粵劇氛圍濃厚,學唱粵劇,成為一些少男少女的出路。何偉告訴記者,在楊柑圩,就有很多人學唱戲。楊柑圩所在的居委會,前些年成立了一家粵劇曲藝社。
成長
何海瑩出道較早。16歲的時候,何海瑩離開遂溪,來到鄰近的廉江縣學習擊打樂器。“海瑩多才多藝,技術高,唱男聲女聲都行,還會敲鑼打鼓。”何偉說。剛開始的時候,何海瑩主要是在后臺打鼓。
隨后的3年間,何海瑩跟著劇團穿行在粵西地區來回演出,云浮、信宜、茂名等地都留下過她的足跡。“由于打掌板功夫不錯,很多劇團都愿意找她。”何海瑩的姑姑告訴記者。
由于多才多藝,長得又漂亮,個子又高,何海瑩的身邊不乏追求者。她的姑姑介紹,有一次在茂名演出的時候,當地一個有錢的小伙子追求何海瑩,但沒有成功。“海瑩不是貪錢的人。”何海瑩的姑姑說。
據介紹,后來,比何海瑩大3歲的哥哥何海宇也加入粵劇學徒行列,學習打鼓。不過,兄妹二人隨后沒有在同一個地方發展,何海瑩最終到了廣州,而她的哥哥去了深圳。
2003年底,父親的突然去世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何偉回憶說,海瑩的父親平時身體很好。“有一次,他和小兒子在家吃飯時,突然感覺喉嚨被卡住了,最后窒息而死。”何偉說。
父親去世后,何海瑩成了全家人的經濟支柱。除了維持家人的生計,何海瑩還得供弟弟上中學。
何偉說,何海瑩的收入每個月有三四千元左右。去年9月,何海瑩的弟弟到廣州念職校,也是她支持的。而老家房子的外墻翻新,同樣是何海瑩出的錢。
雖然收入尚可,但打掌板是一個辛苦的角色。掌板從開場至結束,幾乎都沒有停過,演員唱戲的時候,掌板要參與,演員說對白時,掌板也不能閑著,要適當敲擊聲音。廉江人杏妹在深圳粵劇團闖蕩了8年,曾經和何海瑩共事。杏妹說:“打掌板一般都是男的,女的很少。”
杏妹介紹,剛到深圳時,劇團成員的工資大多是固定的,她的收入每月大約5000元左右。2003年后,收入形式發生變化,改成分成制,做多少事,拿多少錢,包吃住。她說,工資最高的師傅和劇團領導,每個月有1萬多元。其次就是掌板,每月一般有7000元左右。
在粵劇表演中,掌板是個重要的角色,一首樂曲的張弛和節奏的把握都要靠掌板的調度,“有點像樂曲的指揮”。
相識
在杏妹的記憶中,何海瑩“敢作敢為,有點剛烈,性格有點男性化”。
杏妹回憶,大約在2004年,她曾經在深圳羅湖的一個演出中見過何海瑩,當時何海瑩跟著一個叫“德煥”的師傅學打掌板。“最后一次見她,是在深圳的樟木頭,后來聽說她去了廣州。”杏妹說。
何海瑩的母親在廣州打工,幫戲班做些折疊戲服等雜活。后來,她認識了云峰粵劇團團長白云峰,請求白云峰收女兒為徒。后來,何海瑩加盟云峰粵劇團,完成了她與長她39歲的白云峰的致命相遇。
白云峰原名仇浩忠,上世紀50年代,童年仇浩忠從佛山南海跟隨奶奶去了香港。14歲那年,他回到了廣州學習粵劇。
上世紀90年代,白云峰打破鐵飯碗,率一干人馬組建云峰粵劇團,戲班的主要舞臺,除了到鄉下臨時搭臺,便是到城里的茶樓飯館里。白云峰操辦戲班,集劇團老板、師傅、編劇、導演于一身。
何海瑩很快得到白云峰的賞識。白云峰悉心傳授,何海瑩很快就學得幾首經典曲子。
何偉說,何海瑩在戲班能從后臺做到前臺,師傅白云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能是為了感激他,她想嫁給他,從師徒變成夫妻。”
不過,由于年齡相差39歲,何海瑩的母親堅決反對這門親事。
何偉說,以前何海瑩母女關系很好,由于海瑩年紀小就出去打工,并且又是四處奔波,母親為了保護女兒,就在劇團里找到一份幫戲班做些折疊戲服、收拾道具等的雜活,一來可幫補家計,二來可看護女兒。
大約在兩年前,何海瑩的母親聽說女兒跟白云峰關系很好后,曾經多次到何海瑩住處勸說何海瑩,可是何海瑩不聽,母女倆因此而爭吵,并曾撕破了何的衣服。“她們為這件事情鬧得不可開交,母女倆沒法相處,在一起也不說話,所以她母親一年多前就離開廣州,回到老家打工。”何偉說。
據海瑩的伯母說,當時她也打電話給伯母說起與母親爭吵這件事,伯母勸了她一番,她后來也認識到自己不應該同母親吵架,可是她的心還是向著白云峰。
母親也給何海瑩相過親,并且男子還來過楊柑的家,可是何海瑩堅決不同意,母親也沒有辦法。
相戀
在廣州芳村大道東沙涌新村,白云峰住二巷四號,何海瑩住一巷二號。兩套房屋之間,約3分鐘路程。何海瑩雖然搬了幾次家,可一直沒遠離師傅在沙涌新村的住處。
有街坊稱,他們二人經常手挽手出門,舉止親密。
白云峰2000年與妻子離婚后一直獨居。在東沙涌新村的住所,他與徒弟何海瑩相互切磋,師傅撫琴,徒弟唱曲。在舞臺上,白云峰一般演武生,而阿瑩則演花旦。
平時,白云峰負責編劇導演,指導排練節目,而何海瑩有時也負責劇團的財務,將收到的茶錢與紅包,按人頭每人派一份。劇團有團員稱:“我們早把她看作老板娘了。”
云峰粵劇藝術團每天下午2時都在龍津東路榮華樓演出,該處是廣州一家百年老字號茶樓。白云峰和何海瑩的劇照曾經掛在顯眼處,白云峰一身武生打扮,神清氣朗,而何海瑩則身穿紅色棉襖,低頭淺笑,嬌羞嫵媚。
2007年,白云峰被查出患有肝癌。這個消息讓何海瑩頗感沮喪。
在白云峰1月9日去世前,他病重住院期間,白天一直由妹妹護理,何海瑩演出結束,便匆忙趕到醫院接班,每次都是通宵看護,從沒間斷。劇團里有人勸她休息,她淡淡地回應:“不要說了,我是他徒弟,什么都不怕。”
1月9日,白云峰去世,臨終前依舊牽掛《白兔記》第二天的演出。第二天,悲痛中的何海瑩在榮華樓首次演出《白兔記》,全身心表演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結束時掌聲如雷,而阿瑩淚流滿面。
隨后,何海瑩又臨時更換演出,清唱一首《今生緣盡待來生》。茶樓當時鴉雀無聲,觀眾感覺到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樂師曲音未終,唱者已經淚流滿面。
1月11日,阿瑩再次在榮華樓演出,演唱《劍合釵圓》,阿瑩扮演男子十郎。該劇主要內容為一名女子因思念男友過度而身亡。演唱中,何海瑩多次淚下,演出結束后匆匆離去,趕去守夜。
1月12日下午1時30分,阿瑩被人發現在白云峰的住所割脈上吊自殺,并留下了一封遺書,希望和師傅合葬。何海瑩在遺書中說:“一旦分離,我很傷心。忠哥,我就要來見你了。”
結束生命前,何海瑩將自己的照片擺在師傅的遺像前。
絕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一位網友為這段凄美的愛情寫道。一些網友則在網上為白云峰和何海瑩設靈堂悼念,并將兩人“合葬”,“完成”了何海瑩的遺愿。
杏妹得知何海瑩自殺的消息時,她覺得很突然。而杏妹的劇團的老板娘說,這是“現代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何海瑩的家人也覺得很意外。“她比一般的孩子都樂觀,怎么會自殺呢?”何海瑩的姑姑說。
讓他們遺憾的是,何海瑩寫的遺書為何沒有一句關聯到家人,只祝劇團越來越好,祝劇團的大家身體健康,為何沒有向奶奶、母親,還有最愛惜的弟弟祝愿呢?
據何海瑩的伯母說,何海瑩很痛愛家人,聽說伯母常年頭痛,去外地演出時就給伯母買頭痛藥從廣州寄回來。
何海瑩最后一次回到老家楊柑圩,是2008年清明節回來給父親掃墓。她的奶奶對記者說,阿瑩怕奶奶傷心,當時還陪了奶奶幾天,并拿出200元給奶奶買零食。
去年10月,何偉還曾經問過阿瑩,是否能夠回來參加當地的一場粵劇演出。阿瑩回電話說,她太忙,沒空回來。
何海瑩與白云峰的戀情,引起了人們對粵劇團生存狀況的關注。
在深圳唱戲的杏妹告訴記者,金融海嘯、經濟不景氣對他們的生意也造成了不利影響。“現在的狀況比以前差。以前,有很多香港粵劇愛好者來深圳唱戲,請我們伴奏,但現在來的人少了很多。”杏妹說。
廣東社會科學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詹雙暉博士認為,粵劇的興起需要依靠大眾的支持。他表示:“粵劇來自民間,必須回到民間,才能再次煥發活力。”
文/圖 本報記者 曾向榮、關家玉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