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卑瑣人性中的絕望
賈平凹有理由覺得自己一生悲苦,因為他對現(xiàn)代社會充滿了無奈和絕望,對一切病態(tài)的東西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一方面,面對繁富駁雜的現(xiàn)實生存,他不能也無法輕易地繞過去;另一方面,面對純樸溫馨的自然,他想以斷裂的方式來重構卻又覺得不切合實際,這構成了賈平凹內心深處的一種困頓。
自《廢都》之后,賈平凹的小說所極力彰顯的核心目標就是人性的丑陋、自私和卑劣,是一曲又一曲沒有哀婉只有無奈、沒有悲憫只有絕望的“病相報告”,尤其是到了《懷念狼》里,賈平凹更是將人性還原成連獸性都不如的一種生命存在。這種“劍走偏鋒”式的審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對人生的失望,對現(xiàn)實的迷惘,對苦與惡的相互混淆(或者說是苦與惡之間的簡單轉換)。如果我們將《廢都》與庫切的《恥》稍做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同樣是寫知識分子靈魂的卑微與丑惡,但思想內蘊卻大相徑庭。庫切從“代價”入手,通過大學教授戴維·盧里因對女性的玩弄,尖銳地指出了這種人性的丑陋所帶來的尊嚴的丟失和命運的殘酷,甚至在“僭越”之中對種族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廢都》中莊之蝶卻始終在文化名人的光環(huán)下苦悶地游走,在沉淪中“潑煩”,在“潑煩”中走向更深的沉淪,完全是一個在名利場的角逐中逐漸走向畸形的生命形象。所以,阿城說《廢都》的“廢”不是頹廢的“廢”,而是殘廢的“廢”。
不僅對現(xiàn)實絕望,對歷史,對人性,甚至對人類充滿緬想的愛情,賈平凹也同樣充滿了絕望。這一點,可以從《病相報告》中清楚地看到。《病相報告》試圖在巨大的歷史跨度中,以人物命運的顛蕩沉浮,來重構一種有關愛情的神話。但是,讀完整部小說,我感受不到胡方和江嵐之間愛情的圣潔,感受不到那種超越了歷史恩怨和肉體原欲的執(zhí)著,也感受不到一種在歷史劫難和愛情幻想中所建立起來的應有的尊嚴。在小說中,即使是到了晚年,胡方也不見那種因愛而變得純真的表現(xiàn),而只是不斷地將愛化為欲的沖動,或者是一種近乎卑瑣的畸戀式跟蹤。“愛情更是一種病。”這是賈平凹的立足點。古今中外,人們對于愛情的敘述當然很多,將愛情視為一種悲劇的根源來探討人性本質的小說也并不少見,但將愛情作為一種“病”來演繹的,卻并不多見。所以,我們可以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看到一對年邁的男女終于走到一起時,彼此的臉上還會散發(fā)出孩童般的羞澀和天真,他們第一次躺在床上還像少男少女那些激動不安而又小心翼翼。而在《病相報告》里,圣潔的情感常常變成了病態(tài)的、乖張的言行,很難看出作者所說的“凄美”特征。胡方因為幾十年如一日地愛著江嵐,總是將那枚戒指戴在手上,繼而藏在狗腿里,后來又縫進自己的小腿里;當他發(fā)現(xiàn)一個小飯館里的服務員長得像江嵐,便每天到那里吃午飯,得到的卻是一次次地受辱。他沒有尊嚴,當然他也不需要尊嚴。他看起來堅貞不渝,而背后卻分明是為了真正的肉體占有。所以,作者最后讓他帶著春藥完成了與江嵐的聚會,并暴死逍遙床。
至于對鄉(xiāng)村,對他終身所倚重的土地,他也同樣充滿了無奈和絕望。如果說《白夜》中的夜郎在城市中的游走和鉆營還帶有某種于連式的影子,是受控于都市欲望和畸戀的產物,那么《土門》中的成義以及由成義所掌控的仁厚村則是被市場化現(xiàn)實徹底蛀空了靈魂的軀殼。我甚至覺得,《土門》完全是《秦腔》的一次預演。它將背景選擇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將仁厚村作為一個虛擬的歷史,不僅展示了人性的退化,而且敘述了人種的退化(尾骨突出、人獸戀等)。小說中,作者曾借胖子的口吻說過這樣一句話:“眉子是仁厚村的,不當人認了,阿冰是狗,仁厚村卻當人使喚。”這種人畜倒置的觀念,正是作者對仁厚村倫理變化的深切理解。一切鄉(xiāng)村原有的“仁厚”倫理被完全顛覆,面對現(xiàn)代化的進程,人們充滿了敵視和對抗。這一切,到了《秦腔》中,終于獲得了全面的爆發(fā)。
在一種家族式的人物結構中,通過一種碎片式的拼接,《秦腔》所展現(xiàn)出來的,完全是一幅鄉(xiāng)村敗落史,是傳統(tǒng)被現(xiàn)代沖刷后的荒涼和無助。清風街的老村長夏天義不僅性格暴烈、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而且目光短淺,領導無方,導致許多事務和決策的失誤,使清風街變得日益困頓;新任村長夏君亭雖然精于制衡,動用各種市場時代的潛規(guī)則,在權力的背后不斷地將鄉(xiāng)村土地轉換為眼前的利益,但是,古老的清風街還是一步步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瓦解了——大片土地荒蕪、女人進城賣淫、男人進城賣力、鄉(xiāng)村選舉作弊、孩子失學輟學、礦工職業(yè)病泛濫、群體暴力抗法……蒼勁雄渾的秦腔,終于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逐漸淪為替村民們送葬的挽歌。尤其是引生的自我閹割,與其說是對人的原始欲望的自我否定,還不如說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的絕望和否定,因為在一個半瘋子的精神世界里,他所畸戀的白雪不只是一個美人,而是一種古老文化的隱喻。引生的自宮,其實表明了在清風街這座廢墟之中,現(xiàn)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只有傷害,只有自取其辱,只有絕望的毀滅。
雖然,我們不能以此認定賈平凹的后期寫作帶有某種反現(xiàn)代的意味,但是,如果要從“文明反思”的角度來審度他的一些作品,我覺得這種反思是一種逆向的、退化性的反思,即城不如鄉(xiāng),今不如昔,人不如獸。其實,對于賈平凹內心深處的這種逆向性、退化性思想傾向,也有學者已經發(fā)現(xiàn)。如孟繁華在一篇論文中就說到:“《秦腔》的感傷是正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遙遠的憑吊,它是一曲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挽歌,也是對‘現(xiàn)代’的叩問和疑惑。這樣的思想賈平凹在《土門》、《懷念狼》等作品中也表達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同時也不免躊躇:《秦腔》站在過去的立場,或懷舊的立場面對今日的生活,它對敦厚、仁義、淳樸等鄉(xiāng)村中國倫理文化的認同,是否也影響或阻礙了他對‘現(xiàn)代’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因為對任何一種生活的理解和描述,都不免片面甚至夸張。《秦腔》的‘反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性,在這個意義上也是值得討論的。”這里,作者運用了一種“‘反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性”來描述賈平凹“過去的立場”和“懷舊的立場”,看起來是在為賈平凹的這種思想在進行辯護,其實已表明了他“不免躊躇”的心緒——因為他同樣明白,反文明式的思想對抗,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
值得一提的是,賈平凹的后期小說不僅充滿了絕望的意緒,而且遍布了類似于“垢甲”的粗俗細節(jié),包括一些類似于手機短信的黃色笑料、乖張反胃的大小便描寫、原欲化的性暗示以及各種畸形的情戀敘述(如《獵人》中的熊奸人)。這些細節(jié)有很多是沒有必要的,也看不出有多少是真正產生于人物身上的“垢甲”,是真正源于人物精神本源上的“垢甲”,而賈平凹卻每每對之進行自然主義式的敘述,以至于讓人覺得“臟”,與他早期的唯美性敘事構成了一種巨大的反差。而這,也同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作品的審美格調,削減了作者對人性惡的揭示效果和批判的力量。
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存在著很多隱秘的內部矛盾,猶如他本人豐富的內心沖突一樣,呈現(xiàn)出各種難以調和的復雜狀態(tài)。但我要說明的是,賈平凹在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xiàn)的這些無法協(xié)調的矛盾,絕不只是他一個人所獨有,它們同樣或多或少地分布在與他同時代出生的作家群中,只不過賈平凹更顯突出、更顯集中。這也意味著,任何只關注其矛盾一方面的研究,都會導致判斷的片面性,所以,近些年來,賈平凹的作品常常在評論界呈現(xiàn)出兩極化的價值評判。(洪治綱)
(本文原載《鐘山》2006年第4期,選載時作者做了刪節(jié)和修改)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