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聚焦AI 業界探索人機協同邊界
中新網成都3月29日電 (單鵬)正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下稱大會)上,人工智能(AI)作為關鍵詞被頻繁提及。“現階段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平庸的編劇。”28日,編劇趙冬苓參加本屆大會內容創作破局力與生長力論壇時,談及她使用AI進行創作的感受。
趙冬苓的觀點代表了不少中國知名編劇對AI的看法。編劇袁子彈也認為,AI更擅長套路化創作,但在個性化書寫以及審美格調上,AI還遠未達到跟人類“抗衡”的地步;編劇王小槍則表示,AI是一個稱職的、優秀的“檢索工具”,但并不是創作的核心。

從ChatGPT開創大語言模型、人機自然對話的新紀元,到Sora實現文生視頻多模態、AI模仿物理世界的里程碑式突破,再到DeepSeek橫空出世,為全球AI發展提供了“高效能、低成本”的中國方案,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進化,推動各行各業深刻變革。
時下,AIGC也廣泛應用于中國網絡視聽領域,融入節目策劃、內容制作、個性推薦、運營推廣等業務場景。尤其在內容生產領域,AIGC與大模型技術正推動視聽內容生產進入“零門檻”時代,AI可自動生成劇本、視頻剪輯、虛擬角色及配音,大幅降低制作成本與周期。
本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進正重塑視聽內容生產體系,其多模態生成能力顯著降低了內容創作門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使用AI工具進行圖片、視頻制作的用戶占比從25.6%上升到31%。
對人工智能保持理性的同時,業界也在積極尋找與之“共存”的有效途徑。“AI和智能制作是為內容創意服務的,是工具,是初始化的打底工作。創意和情感表達的部分,我們希望留給藝術家。”騰訊在線視頻智能創作與內容平臺部總經理劉羽表示。
作為高度依賴技術進步的產業,AI為動漫帶來的變革力量已經在多層面顯現。黑巖科技創始人、CEO倪臻杰認為,AI對于動畫行業的效率提升是最大的。前期劇本階段,AI可以輔助導演完成梳理大綱或整理概述等工作。在美術階段,AI可以幫助主創獲取更多靈感,同時借助AI將導演的創作構想可視化,幫助各工種高效溝通執行,極大節省人力成本。
在真人影視創作中,AI也正在推動生產流程的革新和創意表達的突破。靈河文化創始人兼CEO、中制協副會長兼青工委主任白一驄表示,目前已經在很多項目中嘗試用AI進行輔助,例如借助AI進行劇本的防御性評估,在劇本完成后使用AI生成概述圖。
AI的深度應用不僅重塑了內容生產鏈條,更催生了人機協同的新創作模式。與會嘉賓認為,在創新科技帶來的革新浪潮下,影視行業迫切需要厘清AI驅動下的內容生產模式,以及創作者與AI協同的邊界,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內容創新。(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1日 19:42:43
- 2025年04月01日 18:20:58
- 2025年04月01日 18:20:20
- 2025年04月01日 16:51:47
- 2025年04月01日 16: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