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重要幕僚林蔚
林蔚,字蔚文,1889年出生于浙江黃巖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自1928年出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后,他一直在蔣介石身邊擔任參謀與幕僚,被蔣視為助手和心腹之一。抗戰期間,兩度(1938年4月~1939年3月、1942年9月~1944年11月)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成為侍一處五位主任(錢大鈞、林蔚、張治中、賀耀組、商震)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被譽為蔣介石的“幕僚”專家。
“確信萬無一失者,方可任用”
蔣介石對自己的侍從參謀人員有著一套獨特而苛刻的用人標準:首先是出身,即此人是否為黃埔軍校出身,或者是否已在某統治集團中服務年限較長,然后按照“黃、浙、陸、一”(即黃埔軍校畢業、浙江人、陸軍大學畢業、第一軍出身)的標準甄選任用;其次是保薦人,即要看此人是什么人的保薦;第三是他要憑自己的經驗召見來人,親自觀察,即使黃埔軍校各期畢業學生也不例外;最后是儀表,即此人是否俊朗不凡、儀表堂堂,是否具有抽煙的嗜好等,此點為蔣介石所特別注意。經過種種考核他認為滿意,才做最后的決定,正如其所說:“確信萬無一失者,方可任用。”林蔚因是浙江人,又是陸大畢業,同時具有較強的軍事技術專長,于是被蔣看中,被任命為南京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一師參謀長,從此與蔣介石發生了直接關系。二次北伐開始后,蔣介石又調他到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任參謀處處長,在處理工作的過程中,林蔚特有的軍事分析和參謀業務才能逐步顯示出來,并得到了蔣的認同。
熟知秘書學
處理日常事務得心應手
畢業于日本陸軍大學第四期的林蔚,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幕僚“專家”,在軍界資歷較深。追隨蔣介石之前,他就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他不僅精通現代戰爭理論,而且擅長秘書、幕僚、參謀業務。在國民黨軍中,大多數將領都認為林蔚是一個細致有為的參謀人才,他工作謹慎穩重且長于謀劃,辦事精細認真又不辭勞苦。
1930年2月,林蔚調任參謀本部第二廳廳長。5月,一場決定蔣介石政治命運的生死大戰——中原大戰爆發了,蔣不敢掉以輕心,總要親臨前線督戰。此時的林蔚則緊跟在蔣的旁邊,有條不紊地晝夜謀劃,全力輔佐蔣對閻、馮作戰。期間他表現出的細致周全、謹慎穩重的幕僚作風,深得蔣之嘉許,更為蔣所信任。
1935年4月,國民政府欲對所屬陸海空軍將領授銜,授銜工作對蔣介石來說是一件頭疼的工作,因為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主要是由各地方實力派拼湊而成的,部隊之間派系紛雜、山頭林立。蔣介石考慮再三,最后還是將授銜工作交給了林蔚處理。林在權衡利弊、照顧各個派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嫻熟的參謀業務及踏實認真辦事精神,不徇私情,最終完成了較為棘手的授銜工作。
林蔚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當參謀、幕僚的經驗。他常說當參謀“要有戰略眼光,遇事要抓住重點,要任勞任怨。”同時要能揣摩上司的心意,明了上司重大決策的意思,逢時獻策。也正源于此,林蔚越來越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精通厚黑學
斡旋各派將領游刃有余
林蔚喜怒而不形于色,很少有人見其發怒,即使在激烈的會議爭執時,他也會輕言細語,委婉而不離其宗,言辭動聽而不失態。憑著多年“幕僚”的豐富經驗,林蔚也善于謀人謀己,懂得見風使舵,預留地步,常能因緣際會,水到渠成,成為蔣介石集團中的“幕僚”人物的典型。
作為蔣介石的心腹,林蔚一直擔任著上層幕僚及各種副職。自中原大戰到抗戰期間,哪里“吃緊”,他就被蔣派到哪里去協助處理戰事。而且每次出馬,他都只當副官、當參謀長,總是以“管家婆”、“老好人”的形象出現,他總能與他的主官及其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好,包括陳誠在內的國民黨同僚,都尊稱他為林蔚公。
1927年2月,林蔚被調至第十七軍任參謀長,十七軍是以曹萬順為軍長的閩軍,舊時軍隊派系觀念強,山頭思想嚴重。作為一個外來的人,林蔚是很容易遭到排斥的。但由于他精通現代戰爭理論,參謀業務嫻熟,再加上他對人態度溫和,處事圓滑,因而在第十七軍參謀長任上游刃有余。
抗戰期間,林蔚曾先后任桂林“行營”參謀長、軍委會桂林辦公廳副主任及軍令部次長,但他同李濟深、何應欽等主官的關系依然處得很好。
1948年,為支援徐州地區被圍的國民黨黃百韜第七兵團,參謀本部決定從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抽出其所屬陳誠系第十、第十八軍等組成第十二兵團,以胡璉為司令,但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不同意,不讓調動。危急之時,蔣介石只好讓老好人林蔚出面解決,林蔚一邊勸白,一邊同在上海養病的陳誠通融。經過林的斡旋,改任黃維為十二兵團司令,白、陳二人才都同意把該兵團調至淮海戰場。
深諳心理學
揣測老蔣意圖恰到好處
林蔚不像錢大鈞那樣活躍,為人處世一向低調。隨蔣到各地活動時,也不像錢大鈞那樣,專在蔣的生活安排上,處處殷勤,講求纖巧,而是注重于作戰計劃的建議及制定。相比之下,林蔚更工于心計,對蔣的用人標準及重要意圖常能預為窺測,對蔣的特點也摸得很清楚,所以遇機一撮即合,成為蔣介石的左右手。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后,閻、馮、桂聯盟紛紛瓦解,蔣則趁機收攏改編各派軍隊,他派林蔚赴河南負責編遣歸順的西北軍的梁冠英第一軍。林蔚按照“官高兵少”(即對歸順的西北軍將領,官可以給得很大,但兵員編得很少)的原則,給梁冠英以第二十五路軍兼第三十一軍長的高職,但該部的兵力卻只有一個師、一個旅、手槍團及炮兵團等,約合2萬人。對其他部隊的改編,他亦同樣辦理,這正好迎合了蔣介石的心意。
1933年,在第四次“圍剿”紅軍戰斗中遭到慘敗的陳誠,受到何應欽、顧祝同及楊永泰等人的大肆攻訐,蔣介石對之亦有所責難。陳誠覺得威信掃地,無顏見人,遂打電報給蔣介石辭去本兼各職,并從撫州回南昌私寓,閉門不出,甚至不去謁蔣,任憑同僚對他攻擊。后來蔣準備發動第五次“圍剿”,召見陳誠要起用他時,陳誠堅不肯見。善于揣測的林蔚知道陳誠不肯見蔣介石,是心中有氣,并不是真不想見;而蔣介石之所以責難陳誠主要是迫于各方面的壓力,并非真的責怪陳誠。為了迎合老蔣的“圣意”,他便出面解決了蔣、陳的僵局。
王信霞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