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真正的作者是洪昇?大觀園的原型在杭州西溪? 學者土默熱近幾年連續發表的研究成果驚動海內外,是牽強附會還是鐵證鑿鑿?本報記者專訪土默熱——
獨坐西溪望紅樓
坐著小木船悠悠地飄蕩在清澈的溪水中,兩岸的景色猶如一幅移動著的山水畫,繁茂的蘆葦、碧綠的水草、倏忽的野鴨、優雅的白鷺……被綠意簇擁著的景色不斷在視野中流動,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因了一部叫《非誠勿擾》的電影,杭州西溪濕地的美麗風光廣為國人所知,四方游客蜂擁而至。不過,有一批人來此不為電影,只為尋訪“紅樓”舊跡。
從2005年起,學者土默熱陸續發表他的《紅樓夢》研究成果,其主要觀點堪稱驚世駭俗——《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以《長生殿》聞名于世的清代戲曲家洪昇。大觀園的生活原型不在南京,也不在北京,乃是明清時期杭州西溪一帶的貴族園林。
洪昇果真托名“石兄”創作了《紅樓夢》?如今以濕地公園聞名的西溪,歷史上真的曾經擁有一座“大觀園”?且讓我們泛舟前行,聽土默熱講述個中緣由。
游西溪探大觀園
今年,土默熱又完成了4篇研究文章,分別是《馬塍花窠紅樓夢》、《芒種節祭餞花神與杭州三山香市》、《沁芳溪與流香溪》、《游西溪探大觀指南》,從多個角度再次論證《紅樓夢》與杭州的淵源。
其中,《游西溪探大觀指南》一文頗有意思。很多人了解土默熱的研究成果后到西溪訪古,但實地看了十分失望,因為根本找不到《紅樓夢》中描寫的大觀園。對此,土默熱解釋說,興亡更替,山河變遷,300多年前明清時期的園林建筑早已不復存在,找不到大觀園的原型很正常。
他為大家詳細描繪了一幅虛擬的大觀園全景圖。西溪濕地公園內的“高莊”是清初權臣高士奇為接待康熙南巡而修建的園林建筑,《紅樓夢》“借省親事寫南巡”,書中元妃省親就根據康熙臨幸高莊的場景所寫。康熙1699年從松木場乘船至木橋頭,因此“木橋頭”后來改稱“御臨橋”,民間又稱“王家橋”,橋畔的水池和河閘也改稱“御臨池”和“御臨閘”。
在《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登船之處有“沁芳橋”、“沁芳池”、“沁芳閘”,土默熱認為創作原型就是“御臨三址”,而“沁芳溪”就是西溪的支流、有時也代稱西溪的“流香溪”,“沁芳”與“流香”所表達的就是同一個意思。
站在高莊門前,南面是呈東西走向的秦亭山、小和山、老和山,山下是蜿蜒隨行的“沿山河”,雖然前些年被填平和改造,但基本的山河形勢沒有改變。“再想一下《紅樓夢》中所說的‘芳園筑向帝城西’、‘銜山抱水建來精’、‘山水橫拖千里外’,這種描寫是多么精確!”土默熱對筆者說。
土默熱還指出,高莊又稱“竹窗”,正是“瀟湘館”的原型;高莊北邊另一所貴族園林“洪鐘別業”原是洪昇家族的府邸園林,也是書中賈府和“怡紅院”的原型,“怡紅”者,“宜洪”也;“蕉園姐妹”柴靜儀的“柴門”是“稻香村”的原型,千年以來鮮花香草遍地的“花塢”是“蘅蕪苑”的原型,蘆花如雪的“秋雪庵”是“蘆雪庵”的原型……《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景點幾乎都能在西溪濕地找到對應。
更令人驚訝的是,土默熱還提出“金陵十二釵”的原型是“蕉園詩社”的十二個才女,她們就曾生活在西溪。歷史上的“蕉園詩社”分“前五子”和“后七子”,即洪昇的十二個才女姐妹,她們結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子詩社,為自己取詩人別號,出版個人詩集,可謂才氣縱橫。
再來分析《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詩社,成員都是以賈寶玉為軸心的姐妹,彼此之間互相聯絡有親,是一個由血緣聯系起來的文學團體,這與“蕉園詩社”驚人相似。而且,“蕉園姐妹”的命運又同屬“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不是青年早逝,就是痛苦終生,與《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完全吻合。
土默熱據此推斷,洪昇把在西溪一帶詩詞酬唱的“蕉園詩社”改頭換面寫進了《紅樓夢》。有評論認為,土默熱的研究結論破解了紅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曹雪芹身邊無姐妹原型的困惑。
八下江南考“紅樓”
土默熱到底何許人也?一般人會以為,他是一心想宣傳家鄉的杭州學者,其實他與杭州毫無關系,用土默熱自己的話說,“與杭州八桿子也打不著”。
現居長春的土默熱是蒙古族人,曾在教育系統工作10多年,后來從政,位居副省級,在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任兼職教授。有意思的是,他大學所學專業是自然地理,研究《紅樓夢》純屬業余愛好。
上世紀70年代,中國曾有一次全民讀“紅”的政治運動,別人按照階級斗爭的要求讀《紅樓夢》,土默熱卻認真地扎了進去,“我很喜歡歷史和古典文學,而且有一定積累,所以更關注《紅樓夢》的思想與文化,越讀越覺得不對路,發現很多傳統的解釋有問題。”
自從胡適考證出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之后,歷代學者都沿著他的方向繼續研究,但土默熱在《紅樓夢》中讀到的泛情思想與曹雪芹生活的乾隆時期完全背離,當時程朱理學大行其道,不可能如此近乎崇拜地描寫人之情感。
細讀內容,土默熱愈發困惑。《紅樓夢》所描寫的小橋流水人家是北京嗎?大觀園是北方的園林嗎?書中出現的桂花飄香、白雪紅梅能在北方找到嗎?
“或許是專業原因,學理科的更為嚴謹,而且我有一個脾氣,要研究就想把它研究透徹。”不過連土默熱自己也沒想到,這一研究就是整整35年。
最初,土默熱從比較文學入手,發現《長生殿》與《紅樓夢》在思想、內容、人物性格、故事發展乃至很多細微之處都非常相像,他大膽推測,《長生殿》與《紅樓夢》出自同一人之手。
于是,他開始研究洪昇及其家族,待把歷史背景和周遭人物一一挖掘出來后,不由得大吃一驚。出生于錢塘(杭州)世宦之家的洪昇,無論身世、經歷、才情,都與《紅樓夢》的作者身份相符,洪家家難、蕉園詩社,高士奇接駕……一切和《紅樓夢》里的情節太吻合了。
那么《紅樓夢》如何到了曹雪芹手中,又被傳抄出去的呢?原來,洪昇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篤,60歲那年帶著《紅樓夢》手稿“行卷”去拜訪曹寅,曹寅看了后大受感動,答應為其出版,并作了《贈洪昉思》詩。不料洪昇在歸途中酒醉落水而死,手稿從此就留在了曹家。土默熱推測,一個甲子后,曹雪芹翻閱洪昇手稿,感到與自己家世相仿,由此產生共鳴,于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使其傳抄問世。
大膽假設之后,還需小心考證。1975年,土默熱便來到杭州,從松木場乘船進入西溪考察。研究300多年前的西溪,這無疑難比登天。讓他失望的是,興盛一時的明清園林建筑早已不復存在,怡紅院和瀟湘館的原型遺址蕩然無存。拿著書中的詩反復對照,總覺得不對路,幸運的是,土默熱后來找到了高莊,以及尚在人們口中流傳的秋雪庵、杏花村、九間樓、梅花泉等遺址。
“秋雪庵雖然已經一片荒涼,但是對照《紅樓夢》中的蘆雪庵,可以說是天衣無縫,這是最讓我激動的一個發現。”土默熱說,因為是業余研究,他不能多作停留,只得匆匆返回長春。
此后,他又7次趁節假日來杭州實地考察,足跡遍及古跡遺存、大街小巷,心心念念都是杭州、西溪,因此還被家人稱為“身在長春,心在杭州”。
學術研究之苦,只有親歷方知其味。30多年來,土默熱把主要的業余時間都花在了研究《紅樓夢》上,除卻吃飯睡覺和工作,便關起門來專心做研究,幾乎沒有一天在晚上12點之前休息。他的研究高度保密,期間也走過不少彎路,如曾把《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聯系到一起,并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秦淮八艷”,后來基本放棄這些研究方向而轉向蕉園詩社。
積淀30載后,從2005年起,土默熱先后推出了《土默熱紅學》、《土默熱紅學續》等100余萬字的研究專著,建立起別樣“土默熱紅學”,引起了海內外紅學界的關注。
本報記者 陳揚渲 通訊員 任依依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