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阜寧縣斥巨資建造山寨版中國館一事引發媒體關注。2010年5月6日記者在阜寧縣看到,在質疑聲中,山寨中國館主體工程已順利竣工,周邊附屬設施的完善施工正在進行之中。當地命名該館為“中華情雕塑”,總造價350萬元。 中新社發 李根 攝
編者按:近期,各種形式的媒體都在關注文化發展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反三俗”,對此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不分香臭美丑爭奪所謂的名人故里是“三俗”,有人認為蓄意制造出位的城市形象宣傳口號吸引大眾眼球是“三俗”……這些文化建設中的不良現象出現后紛紛受到人們抵制。那么,對于各地頻現的耗費巨資“打造”山寨建筑的現象,是否該劃歸“三俗”行列,加以糾正呢?本期讓我們共同關注那些曾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山寨建筑。
山寨建筑往往參照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原型進行模仿式建設,從建筑選材到建設規模,雖然不一定像“原著”般形神兼備,最終卻也總能模仿出個五六分形似。如今談起它們,人們總能如數家珍般指出一兩個經典案例,譬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山寨“天安門”以及山西省臨汾市的山寨“天壇”。對于這些山寨建筑,人們在笑談之時總不忘評價一句:俗,沒創意,勞民傷財。可是,在眾多責罵聲中,為什么依然還有山寨新秀層出不窮?
縣城里的“東方之冠”
前不久,網上出現一篇圖文并茂的熱帖,稱江蘇省阜寧縣204國道和329省道交匯處,有片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耕地被用來建造市民廣場。廣場中央有座紅色建筑已經初現雛形,建筑高約24米,四方形的平臺邊長約50米。上部是四方冠形結構,其6層架空層全部為鋼架結構,下面還有4個鋼筋混凝土大立柱。整個建筑從外形上看與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相似。網友戲謔地將其稱為“山寨東方之冠”。
消息傳開,有媒體到現場調查,經在場人員介紹,阜寧縣這座永久性建筑是作為城市形象標志而出現的。施工設計圖顯示,該項目名稱為“阜寧縣規劃局雕塑”,工程于今年2月份開工。
如果工程按計劃進行,目前應該已經竣工。最初的發帖人聲稱,這項侵占耕地的工程耗資上千萬,之后阜寧縣政府新聞辦回應,這個雕塑是應群眾要求建設的,目的是弘揚世博文化精神,展示阜寧新形象,既沒占用耕地,也沒耗資千萬,而是投資不超過100萬,同時還表示網上有爭議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質疑,不會追究發帖人的責任。
本報記者與阜寧縣文化局、規劃局以及縣政府辦公室聯系,希望了解情況,讓記者意外的是,本已經過媒體報道的事件,如今該縣這些相關部門竟然口徑一致對外聲稱對建造雕塑毫不知情。
疑惑中,記者又在網上看到阜寧當地網友的發帖,有人稱這“東方之冠”用的優質鋼材就有600噸,有人表示,可惜了大片農民糊口的土地被用來“養眼”了。更有人言辭激烈地表示這座雕塑根本沒有實際用途,純粹是形象工程。
當然,也有對此表示支持的民眾。他們認為阜寧缺少公益性的建筑,缺少能讓百姓茶余飯后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這個建筑不僅能夠給這座縣城增添一絲亮色,也為群眾提供了一個閑暇放松的去處。也有人表示,這樣的形象工程,或許對當地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能有一些幫助。至于這種有益性假設,也只有在將來的發展中看結果了。
近億元的“鳥巢”
阜寧受上海世博會啟示建造“東方之冠”的事例讓我們聯想到更早一些時候的山寨“鳥巢”,起因如出一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身影已經慢慢離我們遠去,但是這股奧運風潮的氣勢并未徹底消減。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蒲縣,自2008年9月開始建設蒲子文化宮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是2008年蒲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城建重點工程之一,總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是一個以能夠容納1000余座位的劇場、4000余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老干部活動室、青少年活動室、閱覽室等設施為輔的綜合性場館,場館共分為地上3層地下1層。截至今年6月25日,文化宮主體室內裝飾、設備安裝調試已完成,室外廣場改造工程除綠化外全部完成,總投資已達9500萬元。
文化宮項目一經實施,就引起眾多反對和質疑聲。原因在于,2009年蒲縣財政總收入累計不到3億元,其中還需承擔教育、文化、衛生等多項支出,這項近億元的建設工程對于這個縣城來說,算是一項沉重的負擔。而且蒲縣縣城人口僅3萬人左右,這個據稱是“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管理科學、理念創新”的文化廣場對當地居民的實用性有多大目前未可知。此外,當地群眾紛紛表示,“這文化宮怎么看都覺得長得像鳥巢。”自此,文化宮就得了個“山寨鳥巢”的別稱。
面對新建文化宮燒錢又沒創意、純屬領導政績工程的質疑,蒲縣人大主任王安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注意到了對蒲縣文化宮的批評在互聯網上鋪天蓋地,但縣里不打算回應此事。對于文化宮被戲稱“山寨鳥巢”,他表示,那是“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他更愿意將這座文化宮理解為“像一片森林”,意在體現蒲縣的生態和諧、環保發展。對于外界所說的這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的評論,王安保則說,縣里覺得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牽扯精力,“如果有問題,上級會來查我們的。”言辭間頗有一種這是我們家務事的意味。
各地頻現的“白宮”
除了仿制自家作品,各地在進行城市建設時也常常表現出對國外標志性建筑的濃厚興趣。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政府、上海市閔行區法院、浙江省玉環縣人民法院的灰白色辦公樓看起來頗具相似性,它們都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其中主樓又包括底層和上面若干層以及一個圓形穹頂,建筑整體體現出美國白宮式風格,因而地處不同地區的這三座建筑又都被稱作“山寨版白宮”。
山寨建筑涉嫌侵害知識產權
近些年,山寨建筑在我國已經屢見不鮮,它們往往地處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被歸入當地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有的甚至被視為永久性標志建筑。地方政府將其作為一種宣傳形象的營銷手段,社會大眾也樂于將其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針對這一現象,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劉友華副教授表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具有獨創性的建筑作品是受法律保護的。類似阜寧這種建造山寨“東方之冠”的行為,即使是雕塑,也是對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一特定建筑的復制,是一種涉嫌侵害著作權的行為。劉友華同時表示,從城市建設規劃和品牌建設的角度考慮,這種山寨行為也是不值得提倡的,既不能用來養眼,又是不尊重創新和知識產權的行為。
本報記者 喬 欣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