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詞為產業發展助力
切實制定好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不僅對鞏固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實現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的目標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6月29日~30日,新聞出版總署在京召開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專題務虛會,各司局負責同志針對各自工作領域的規劃編制進行了闡述。從中梳理出五大關鍵詞,希望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具體闡述,讓廣大讀者預先了解“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總體方向和發展重點。
關鍵詞一:重點產品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新聞出版的成績,歸根到底是能否生產出一批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時代精神、體現國家水準、群眾喜聞樂見并能傳之久遠的新聞出版產品。推動生產更多精品力作,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此,出版管理司司長吳尚之說,要通過國家重點項目規劃的實施,發揮國家規劃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出版機制,實施精品戰略,要以每年300種左右的國家重點出版物的出版,起到杠桿作用,帶動高水平、高質量出版物的出版,為邁向出版強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確保重點出版項目的質量,總署將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建立保障制度和激勵機制,做到人員、資金、時間三落實。
各個產業領域都確定了自己的重點發展方向。在新聞報刊方面,新聞報刊司司長王國慶認為,要大力調整報刊產業結構,形成10家左右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報刊出版產業集聚中心,形成10家左右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經營的大型國有報刊傳媒集團。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巖鑌也表示,將繼續推動新華書店跨地區兼并重組,形成幾家全國性新華發行集團。據出版產業發展司司長范衛平介紹,總署已經啟動了新聞出版業項目庫建設工作,該項目是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落地工程,初步確定第一批入庫項目141個。
版權司司長王自強表示,將從另一個角度推動產生更多“精品力作”——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最具價值版權產品”評估、評選、獎勵制度。此外,還將大力推動版權示范城市、示范單位和示范園區(基地)建設。
關鍵詞二:公共服務
“十二五”期間,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努力構建公益出版生產供給、新聞出版公共產品、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網絡和政策環境保障四大體系,建立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的投入保障、建設、運行、管理和績效評估機制,努力爭取各級政府對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鼓勵支持各種經濟性質的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開展公共服務,吸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斷提高新聞出版公共服務水平。總署有關負責人指出,將通過實施建設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實施少數民族東風工程、建設國家盲文出版基地、實施盲文出版“光明工程”、實施“春蕾”出版工程等12個建設項目,促進四大體系的建設。
在增強報刊業公共服務能力方面,王國慶說,“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實施重大項目工程為核心加強報刊公共服務,以建設管理技術平臺加強法規制度為切入點建立新聞報刊市場良好秩序,完善新聞采編隊伍管理。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報刊業公共服務建設(如扶持民族文字和特殊群體報刊發展、結合農家書屋建立閱報欄),嚴格執法維護新聞出版市場良好秩序,規范報刊采編人員職業行為等。
王自強則強調,要強化版權服務功能,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參與體系;不斷創新版權公共服務形式,增強版權公共服務能力;適應版權保護新形勢,積極探索建立版權爭議調解機制;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新聞媒體支持、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版權宣傳普及教育常態機制。
關鍵詞三:“走出去”
為科學準確編制“走出去”“十二五”規劃,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圍繞10個主題對107家國內新聞出版單位開展了問卷調查,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出版業和文化產業對外推廣的經驗進行了研究,并通過實地走訪、專題研討摸清全國“走出去”情況。
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張福海說,“十二五”期間,“走出去”的目標是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實力雄厚、有國際競爭力的“走出去”龍頭企業;培養一批外向型、高層次的新聞出版專業人才;基本形成覆蓋廣泛、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新格局,使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為實現這一目標,總署將充分運用國家有關專項資金,加大對“走出去”的金融稅收扶持力度,進一步優化“走出去”資源配置,大力實施“走出去”重點工程,強化“走出去”會展平臺,加強“走出去”信息服務,改進“走出去”統計指標體系,加快培育和發展“走出去”中介機構,加強“走出去”人才培養,完善“走出去”宣傳表彰獎勵機制,加強“走出去”工作的組織領導。
“走出去”人才培養成為關注重點。人事司司長孫文科介紹,實施“走出去”人才開發計劃,將被列入人才規劃的重點予以實施。張福海也表示,將以外向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版權貿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翻譯人才的培養為重點,構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人才培養體系。
此外,在營造“走出去”良好氛圍方面,王自強也表示,要加強與有關國際版權多邊組織之間的合作,積極推進版權雙邊交流與合作,建立和完善版權國際應對工作機制,并加強版權國際應對事務專業隊伍建設。
關鍵詞四:技術支撐
總署有關負責人提出,數字出版內容建設重點,相應的技術平臺建設、核心技術開發和技術裝備研制等均由“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去完成。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說,編制《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思路初步確定為,“抓兩頭,促中間”。即一頭抓轉化,重點針對傳統出版產業,加強對已有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普及轉化;另一頭抓前沿,重點針對新型業態,加快高端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加快相關核心標準的制定。促中間是通過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引導,帶動新聞出版企業以市場化方式自主完成所在領域的科技項目研發,發揮市場主體積極性,不斷提升新聞出版企業的科技素質和產品的科技含量。
為推動國家數字出版發展,“十二五”期間,總署將通過國家數字樣書庫建設工程、國家數字內容資源數據庫工程、海量出版資源數字化建設工程、農家書屋數字化應用工程、義務教育精品教學資源數據庫出版與服務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帶動整個產業再上新臺階。
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巖鑌表示,將大力發展數字發行,創新傳播手段。她說,將創新傳播手段和傳播渠道,優先發展依托衛星通信、互聯網、手機等傳播渠道的數字發行和互聯網發行,開拓發行領域和市場空間,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此外,將加快出版物發行標準體系的編制和應用,推進信息一體化。
關鍵詞五:人才保障
面對建設新聞出版強國新目標和新任務,新聞出版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不適應的問題和亟待加強的方面,如人才隊伍的總體規模和質量與其他行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人才隊伍結構矛盾突出等。孫文科表示,“十二五”人才規劃的重點是提高新聞出版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與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目標相適應;調整新聞出版人才隊伍結構,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適應;改革人才選拔、使用與管理機制,與新聞出版單位轉制和出版產業市場化進程相適應。
為實現此目標,總署將重點實施五項人才工程和計劃。一是重點造就具有社會廣泛影響力的新聞出版名家,二是突出選拔培養行業領軍人才,三是著力開發新聞出版重點領域緊缺急需人才,四是大力培養邊疆民族地區新聞出版人才,五是全面推進六類人才隊伍建設。據介紹,總署將實施新興出版生產力人才培訓計劃,進一步加強新聞出版業非公有制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相應保障措施有: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探索建立體現新聞出版工作特點的各類人才科學考核、公正評價機制和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人才流動平臺;健全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制度體系,對新聞出版行業特有工種,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鑒定評價制度體系和高技能人才競爭選拔機制。
同時,各產業發展規劃也針對人才培養提出了相應的計劃,王巖鑌特別強調,要以培養發行業領軍人物為重點,統籌抓好領導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人才培訓等方面的作用。
(記者 王玉梅)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