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用電腦動畫的形式揭示了人類“外星鄰居”的生存狀態。他設想了5種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
在霍金的宇宙中,火星、月球等類地行星上生活著兩只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能利用吸塵器般的巨型嘴巴從巖石的縫隙中吸食食物。類地行星上還存在類似蜥蜴的食肉動物,雙方偶爾爆發獵食大戰。霍金認為,氣態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狀的巨型浮游生物,它們像吹脹的小型飛船那樣漂在氣體中,以吸收閃電的能量為生。(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6版)
我注意到,不少網友對霍金的這些設想嗤之以鼻,我卻很欣賞這種“異端思維”。有些天才論調,總是異于常人。比如,達爾文孩提時常對動物、植物發表“說法”,被認為不正常;法國數學天才夏爾·埃爾米特中學時代也曾聲稱:“數學課本就是一堆垃圾,數學考得好的,都是些二流頭腦的人,只懂得搬運垃圾。”
科學雖需嚴謹的科學論證,但這種論證有時就是建立在大膽想象、顛覆傳統之上的。看看人們探索自然科學的發展進程,也離不開想象。比如海王星的發現,就建立在推測和想象基礎上。后來天文觀測證明了這一點。就算霍金的想象有點荒誕,這又有什么呢?只要這是霍金發自內心的想法,就該得到尊重。畢竟,科學領域中的一些怪誕另類想法,卻可能帶來開拓性的發展。
從網民反應看,這事如發生在國內,恐怕當事人將承受巨大的生活和科研壓力。因為雖然我們一直呼喚創新思維,可多數人思維卻仍非常保守、僵化,不敢有絲毫越位。這已形成一種社會文化。比如一項對6個城市的最新調查顯示,上海教師的包容性堪憂,對學生奇思怪想的容忍度排在最后。在這種背景下,將奇思怪想“妖魔化”也就很自然了。
在整齊劃一的教條束縛下,標新立異的另類想法可能受到忽視甚至打壓。比如我們慣用的教育評價語言,“這個孩子太活躍了”、“鬼點子多”等,都暗含了一點兒批評和歧視味道,而少有賞識和欣慰的意識。中國青少年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獎,成人后卻“泯然眾人矣”,與“奇思怪想”思維的退化不無關系。更重要的是,連教育對想象力都失去了判斷和賞識能力——“雪化了,變成了春天”竟被判為病句。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但愿我們不要僅僅將霍金的預言當作一次玩笑,而當成一把鑰匙,激活我們的奇思怪想,給創造性思維帶來巨能量。
□劉克梅(河南職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