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藝術殿堂更廣闊,更明亮,吳先生,您的第二度藝術生命又開始了,祝您縱情馳騁,續寫輝煌。”
“吳先生,一路走好。”
一瓣瓣紙素花上寫滿了密密的文字,更寄托著公眾對一代大師吳冠中的哀思和深情,紙素花一一插在美麗的花籃上,可愛的兒童手舉花籃敬獻給了吳爺爺。
昨天,在中國美術館,所有參加“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開幕式和“吳冠中精神”公眾懇談會的各界人士,都以“書寫”祝福話語的方式,表達對吳冠中先生的敬意。
晚7時,中國美術館大廳,“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在一片靜穆又溫暖的氛圍中開幕。巨大屏幕上,吳冠中上小學時的照片、留學法國的照片、1946年與妻子朱碧琴的結婚照、和兩個兒子的合照,還有作畫時的留影……標志著他人生重要時刻的一幅幅照片一一閃過,觀眾也隨之默默回味著吳冠中的一生。
去年2月,也是在中國美術館,吳冠中在一片閃光燈的包圍下出現在“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展”現場,他說觀眾就像他的家鄉人一樣親切。今年春天,已經抱病在身的吳冠中僅有的兩次公開露面,還是在中國美術館,一次是參加朱德群的展覽,一次是參加喬十光的展覽。
昨晚,當他的音容笑貌不斷映現的時候,當他的江蘇宜興普通話再次在大廳響起時,仿佛吳冠中又重新回到了美術館。而中國美術館工作人員加班熬夜奉獻給觀眾的這一份最獨特的“紀念品”——“不負丹青”紀念特展,更加深了這種強烈的感覺。
展覽集納了美術館珍藏的全部62件吳冠中作品,作為展覽設計的標志性視覺符號,一條貫穿三個展廳的粗重的墨線,取自吳冠中晚年的水墨畫《橫空》。展覽通過兩廳對照的方式,展示了吳冠中“油畫民族化”與“水墨現代化”的水陸兼程。
吳冠中用了幾十年的畫架、畫具,還有沾滿顏料、顏色斑駁的畫氈被觀眾注視了良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最清楚這些畫具和先生的感情,他曾經和吳冠中一起到浙江烏鎮寫生。“我們在鄉下,一個大炕能睡很多人,先生一夜沒睡好覺,全是跳蚤,他和老鄉聊家常,講故事,快樂極了。”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吳冠中就背著畫夾動身去畫烏鎮了,他說:“我喜歡的就是這樣的生活。”
吳冠中夫人朱碧琴肖像畫《畫中人》前圍滿了觀眾,和去年“耕耘與奉獻”展不同的是,圍觀者中間此番少了作畫人。“母親身體不好,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把父親已經走了的消息告訴她,60年來,她一直伴隨著父親,全身心支持著父親。”吳冠中之子吳可雨說。
6月25日,吳冠中永遠告別了他深愛的畫架、畫具。畫展開幕式上,吳可雨眼里噙滿了淚水:“他的畫是他永遠跳動的心!我父親最大的快樂就是別人看他的畫,喜歡他的畫,他的在天之靈會很欣慰,因為他看到這么多人來看他的畫。”RJ082
7月7日至8月2日,“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昨天展覽開幕前,工作人員進行最后的布展工作。
本報記者 路艷霞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