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3日電九寨溝因溝內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藏族小伙尤珠塔家祖祖輩輩生活在九寨中最大的寨子荷葉寨,現在尤珠塔每月從九寨溝管理局領800元的工資,每年管理局給當地居民每人補助1萬元,他家4口人一年就有五六萬元的收入。這些錢都是管理局從門票收入中撥出來的。寨里的鄉親都告別了過去刀耕火種的日子。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九寨溝呈“Y”字型結構的溝內散落著100多個大大小小的高山堰塞湖,當地人稱海子。湖泊、瀑布、鈣化灘流、泉水等各式美景或鑲嵌或流淌在山谷之間,翠海、疊瀑、雪峰、彩林、藏族風情形成了“九寨五絕”。
數千年來,九寨溝隱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嶺中,滄桑變遷全隨自然,溝內只有馬道和山間小路,人類活動在那里顯得微不足道。藏民把九寨溝視為神山圣水,呵護著山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上個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了那里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和童話般的美景。所幸國家果斷地停止了對九寨溝林區的砍伐,把九寨溝從伐木刀斧下搶救下來。
1984年,九寨溝正式對外開放,很快名聲大振,不僅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順利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旅游者蜂擁而至。2000年以來,每年游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游客迅猛增加帶來的不僅是地方豐厚的經濟收入,還有生態環境的沉重壓力。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葛寧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黃金周”里游客塞滿九寨溝的景象。當時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游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里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
雖然有關部門早就要求九寨溝要“溝內游,溝外住”,但實際上九寨溝有很長時間處在“屋滿為患”的狀態?腿瞬粩嘤咳耄耪瘻蟽让χ掭菖f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戴星”的賓館,整個溝里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布九寨溝。
旅游業的興旺讓九寨溝傷痕累累。不講規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筑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2000年,居然有人還在九寨溝的溝口修起了跑馬場。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九寨溝危在旦夕。九寨溝管理局下了死命令,2001年5月1日起,景區內的賓館飯店一律關閉,游客一律“溝內游,溝外住”。投資近百萬元的跑馬場也在一片責罵聲中被拆除。很多人家剛剛建好的新房就要拆,而事實上是政府鼓勵大搞私家旅店的。
怎樣給當地人找新路子?首先他們從每年的門票收入中撥錢給居民作生活保障費,同時安排當地人給景區打工。溝里1000多居民絕大部分都在景區內找到了保潔員、護林員、消防員、票務員的工作。
擇仁珠也是在荷葉寨長大的,念過書,現在是九寨溝管理局辦公室主任。他頗自豪地說,管理局干部中多半都是溝里長大的。在旅游淡季管理局把當地干部送到北京、上海去進修,F在當地人的年均人收入有一兩萬元,不比原來開旅館差。有了穩定的收入,農民自覺地退耕還林還草,64000公頃的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恢復到63.5%。
為了解決游客的吃飯問題,管理局在溝口興建了惟一的一個帶環保設施的餐廳。管理局把餐廳77%的股份讓給了當地百姓。
保護九寨溝,先要給九寨溝減壓。從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溝實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進溝的人數。所有旅行社都必須在網上預訂。
九寨溝的生態保護行動一項接著一項:拆除景區內所有旱廁,取而代之的是28座生態廁所和8輛環保車載式流動廁所,糞便都收集起來送到景區外處理;諾日朗、火花海兩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啟用;車輛不得進入景區,游客一律乘坐環保大巴;當地百姓不用再上山砍柴燒,全用上了電。管理局還委托四川省環境科學院制定了九寨溝環境保護規劃和景區污染防治規劃,建立了九寨溝環境監測站,開展水質、大氣和噪聲等監測。
在開發初期忽視了旅游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的九寨溝人,雖然對生態環境已經造成的不可逆轉的影響難以補救了,但畢竟走過彎路又回頭,亡羊補牢不算晚。(劉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