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紛紛來信表示
要收視率,更要社會責任
自從6月4日本版推出《相親節目,誰在玩“火”》報道以來,全國各地讀者踴躍來信,就相親節目發表看法。讀者們一致認為,近期《非誠勿擾》等真人秀類相親節目,舍棄真實,拒絕真誠,一些嘉賓的行為和言論,更是直接挑戰著社會倫理和價值底線,確有整頓的必要。同時,大家也呼吁,媒體要加強道德自律,不可為了盲目追求收視率,而放棄社會責任。
《非誠勿擾》不真誠
許多讀者都“炮轟”《非誠勿擾》等節目,刻意策劃和造假,缺少真實和真誠,忽悠公眾。
“所謂小飾店的老板、煤老板的女兒、火鍋店老板娘,不過是兼職模特、臨時演員、在校學生;所謂的婚戀交友,不過是用有彩排有設計的表演拿不知情的觀眾開涮。這不是把觀眾當猴耍嗎?也太不厚道了!”江蘇教育臺的電視人、42歲的周云龍說。
讀者黃行明曾是《非誠勿擾》的忠實觀眾,當初頗感興趣,但現在卻不再愿意看了:“太多刻意策劃的痕跡了,比如說母女同場、雙胞胎姐妹、一高一矮的‘雙嬌’等等,讓人頗不自然。某些女嘉賓的言語純屬嘩眾取寵。”
不少讀者都表示,婚戀交友、情感訪談等節目形態,應當是真人、真事、真情。如果主持人開場有明確交代,說這是演的,那也無可厚非。遺憾的是,一些電視人不僅舍棄了真實,還在拒絕真誠。他們一邊大量選用托兒,一邊對公眾宣稱是嘉賓,面對公眾的質疑,在媒體上還義正詞嚴地狡辯。
相親最終變“相金”
江蘇溧陽市埭頭鎮的讀者涂俊明,今年58歲。他以《熒屏如此“相親”太不靠譜》為題,洋洋灑灑數千言,重點指出,近期的一些相親節目,不是“相親”,而是“相金”,成為“炫富”、“拜金”的大舞臺、“曝曬場”,帶來的是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誤導。
“隨著此類相親節目拼殺升級,男女嘉賓話語也變得更大膽、更露骨、更瘋狂,有的甚至當堂吵架、譏諷、謾罵、扔鞋,溫馨相親全然成了低俗秀場。”他寫道,在對著金錢、名利“向前沖”之時,愛情、真誠、品德怎能不黯然失色?主流媒體熒屏如此惡拼,嘉賓誰說話大膽出格就讓誰上,這樣的節目究竟是審美,還是現丑?
深圳新安中學語文教師劉瓊表示,“相親節目大行其道,仿佛契合了‘剩女’時代的婚戀危機。但事實上,不少嘉賓才20歲出頭,有的還是在校學生,遠沒有到靠相親解決婚姻問題的地步。所以動機很可疑。”在她看來,一些嘉賓言行的“出位”,固然展現了婚戀觀、價值觀的多元,但我們更應看到,電視作為公共平臺,不應該放大、縱容明顯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和行為。不擇手段只求一夜成名、拜金炫富、道德觀是非感模糊等等,對社會和諧發展,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
監督自律不可缺
讀者們大多把當前熒屏相親種種怪象,歸結為“都是收視率惹的禍”。不少電視臺“開仗”于“相親”節目,爭奪惡拼收視率的“戰事”也頻頻升級。江蘇衛視與湖南衛視為相親節目誘發了版權糾紛,正是為了爭當“收視率冠軍”。
陜西安康讀者陳國琴表示,女嘉賓馬諾以“拜金女”備受觀眾指責,隨后又曝出了“艷照門”。然而,越是丑聞纏身,越是大紅大紫,這著實令人感到可悲:“這與當下一些媒體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密切相關。一些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不管不顧地利用‘艷照門’的影響力,繼續對馬諾們進行大加炒作。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收視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視了社會責任,那么,終歸走不遠。”
來自湖南理工學院的讀者司念偉建議,媒體應建立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娛樂節目如果一味盲目迎合市場需求,終將走向死胡同。“規范、監督,是保證節目良性發展的關鍵。有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有效管理,社會各方力量也要參與監督。此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必須建立媒體的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他認為,必須強化對媒體和從業人員的監督檢查、獎勵懲罰,糾正低俗化傾向,維護傳媒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記者呂紹剛)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