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實現了又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握手,各方普遍給予了積極而樂觀的解讀。然而,民進黨內某些人卻冷言冷語,拋出諸如“‘國共平臺’只是一種花招,會造成臺灣嚴重向中國大陸傾斜”、“國共的第三次合作會不會把臺灣賣掉”之類奇談怪論,此種言行在島內已成不了氣候——
如果說此前還有人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前景存有什么疑慮的話,那么,本周之后,確切地說是5月28日之后,所有的疑慮都會被這樣一種樂觀的情緒所取代:曾經亂云飛渡的臺灣海峽從此將會雨過天晴,翻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嶄新一頁。
兩岸共贏通道就要恢復通車了
本周,每一個關注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人不僅目睹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又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握手,而且聆聽到了胡錦濤繼4月12日為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十六字方針”之后,更具善意和誠心的政策宣示——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兩岸關系上始終堅持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維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利益。我們關心、尊重、信賴臺灣同胞。對一些臺灣同胞在兩岸關系問題上存在誤解和疑慮,我們不僅會基于同胞情懷予以理解,而且會采取積極措施予以化解。
同時,人們也注意到了吳伯雄在大陸期間自始至終掛在臉上的笑容和臨別前透過“感謝大陸方面釋放的善意”、“兩岸關系撥云見日、雨過天晴、建立互信、創新合作的時刻已經來臨”這些話語所宣達出的興奮與期許。
對于這樣的一個歷史時刻,各方普遍給予了積極而樂觀的解讀,而所有這些解讀都無一例外在告訴人們這樣一個事實:兩岸間被阻斷多年的“共贏通道”因為有了“九二共識”的樁基,經過國共兩黨的合力搶修,很快就要“恢復通車”了。
民進黨還在企圖制造“路障”
有路就不怕沒車。實際的情況是,“試車”行動已經在兩岸同步展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本周正式致函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邀請他們組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事宜進行商談,“并期取得成果,以滿足兩岸同胞期待”。而剛剛組建完畢的;鶗诘玫搅笋R當局的公開授權之后也馬上宣布接受海協的邀請,盡快登陸,“期待能在6月13日完成議題簽署”。
眼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已不是一個月之后“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這些能夠給臺灣經濟帶來巨大實惠的“特殊車輛”能否如期上路,而是在接下來更多的承載著兩岸人民更大希望的“常態化車輛”是不是也能夠不受阻撓地行駛在這條道路上。
令人欣慰的是,本周,臺“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法院”施政報告中明確表示,“推動積極穩健的大陸政策,是臺當局整體施政的重要環節。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我們將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大陸展開協商!毖酝庵,馬當局有誠意讓這條路保持暢通。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民進黨內某些人制造“路障”的能量,那些諸如“‘國共平臺’只是一種花招,會造成臺灣嚴重向中國大陸傾斜”、“多頭馬車只會讓中國見縫插針,有機可趁”、“國共的第三次合作會不會把臺灣賣掉”之類的奇談怪論,雖說在目前島內“拼經濟救臺灣”的大環境之下很難引起“共鳴”,成不了什么氣候,但一旦馬當局在今后的“島內施政”中的表現無法迅速達成令人滿意的成效,這些現在看起來“很傻很滑稽”的東西也許就會找到賴以滋生的土壤,最終能弄出多大的動靜,孰難預料。
兩岸利好措施將助島內渡難關
說到這兒,就不能不提本周島內媒體公布的一項民心指數最新調查結果:在“政治信心指數”升至歷史新高的同時,民眾擔憂物價上漲造成的經濟信心不足導致整體的“臺灣民心指數”不升反降。這說明什么?說明劉“內閣”以擴大內需等方法拉高經濟成長率的政策指向和“主計處”為此采行的將經濟成長率由4.32%上修到4.78%的“啟發性動作”并沒有完全說服民眾。
由此也就不難想見,當劉兆玄突然提前宣布油電漲價方案時要承受怎樣的壓力。為減輕“陣痛”,連續72小時反復討論、模擬各種調漲方案及不同的補貼措施;為安撫民怨,親自上電視向民眾道歉;為穩定物價,又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后續管考機制。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得做好隨時下臺走人的準備。有人稱贊劉兆玄是“有擔當”,可是他既然接手了這么一個爛攤子,除了“概括承受”,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讓人不無憂心的是,7月1日起,受國際油價增長性調整的影響,島內油價將會迎來一個持續攀升的狀況,劉兆玄的苦日子還在后頭呢。但愿兩岸周末包機直航、大陸游客來臺等利好能夠幫助他,同時也是幫助島內的業界、消費者“趨吉避兇”。
本周,讓藍營憂心的事情還有:陳水扁控告馬當局的“國防部長”陳肇敏誹謗的風波未平,因為一條“馬英九考慮將‘公務機要費’卷證解密”的傳言,綠營對馬英九提內亂外患罪訴訟的“抗爭欲望”又起,政治惡斗隨時可能“戰火重起”。島內媒體報道說,國民黨突然提出了一個將8年前因為“興票案”而被法院封存的2.4億元新臺幣款項領出回歸國民黨黨庫的“大膽設想”,引來各界強烈質疑。所謂“邦交國”再演鬧劇,有的當面給馬英九遞信要求“金援”,有的則是獅子大開口,張嘴就“期待”20億元新臺幣。
面對著這一個個“潛在的路障”,馬當局又該如何應對呢?(謝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