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應把臺灣的人民比土地更放在心上
記者:最近你一個時期,達賴訪臺、高雄放映美化熱比婭紀錄片,都對兩岸關系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您認為在兩岸關系上,應該怎么避免出現類似的逆流,如何才能保持良性互動?
宋楚瑜:我剛剛也提到了,親民黨所擔當的角色有三個:一是引導,二是監督,三是剎車。對于您剛剛提到的這些問題,包括達賴來訪、熱比婭的影片放映,親民黨就發揮了相當的剎車和監督的作用,通過黨與黨的協調,把我們的想法跟國民黨進行了相當密集的溝通。事后發展證明,這些是對臺灣有負面作用的事情。我們對于這些事情,應該堅定地表達看法和立場。
但是,作為和平兩岸發展的志愿者,我也希望大陸的鄉親能了解到,臺灣和大陸畢竟有一些政治文化上的差距。臺灣是一個我們自己稱之為開放、自由的社會,其實熱比婭這件事情,絕大部分人連知道都不知道。所以,很多人認為,淡化處理,更能讓它平順地渡過這個難關。何必讓這個事情變成兩岸又在對撞,而造成大家心情上的沖擊。
親民黨在當中堅持兩個基本的態度。第一,我們認為不應該讓這個負面的東西,造成兩岸正面的和平發展受到影響。第二,我們也希望大陸方面了解,有些時候對臺灣民眾用“軟著陸”的方式去表達態度,更能達到正面的效果。
我必須要很強調的是,從臺灣現行法理來講,臺灣絕不可以允許包括“西藏獨立”、“新疆獨立”和任何形式的“臺灣獨立”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的立場是不會動搖。但是,我們也期待,不要因單一的事件影響兩岸關系整體上、更高層次上的發展。
記者:臺灣媒體曾傳言,李登輝有仿效孔子周游大陸的夙愿。據說,您愿意為此牽線搭橋。此事是否屬實?在當前兩岸形勢下,您如何看待李登輝、呂秀蓮等“臺獨”色彩濃厚的政治人物計劃“登陸”?
宋楚瑜: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時候,李登輝先生在有一次談話中,確實提到過關于孔子周游列國的事。20年來,我沒有再跟李登輝先生談到他要去大陸的情況。所以這個報道和事實是有相當的距離,有很大差異的。
大陸領導人表示,對于臺灣同胞,不分黨派,不分族群,只要不去搞分裂,都歡迎他們到大陸去訪問,去進一步了解大陸。對于這個立場,我給予高度的肯定。只要不去搞分裂,讓他們多認識大陸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許多正面的情況,親眼目睹大陸目前蓬勃發展的情況,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并不表示我們可以容忍這些人去做一些負面的事情,被少數人利用,來制造兩岸之間不必要的誤解。在處理這些事情上,我們立場非常鮮明,那就是要維護兩岸和平發展。
記者:據我所知,您很喜歡看大陸出品的影視作品。您也曾經和我們新華社記者說過,很喜歡看《潛伏》。請問您比較欣賞的大陸影視劇有哪些?您看了正在大陸熱播的影片《建國大業》了嗎?
宋楚瑜:我喜歡看大陸的影視劇。透過這些影視劇的表達,能看出大陸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層面。我看過好多大陸的片子,既作為消遣,也是增加對大陸的認識,包括《大宅門》、《激情燃燒的歲月》、《闖關東》、《人間正道是滄桑》,我都看過。從這些片子,可以看出大陸有很大的轉變,那就是不再用激烈的表達方式,描寫過去國共之間的沖突,這是非常重大的進步,應該給予高度肯定。
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通過這些劇來分析過去,套用一句大陸的用詞“舊社會”,為什么會產生兩條不同的路線共產主義和三民主義,經過60年的不斷沖突和曲曲折折,最后兩岸都走回同樣一條路,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孫中山先生就曾在他的演講稿里講過,三民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三民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其實,兩黨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在很多層面上是一致的。以我在臺灣追隨蔣經國先生推動的、在臺灣所實行的政策,就是要照顧農工,以民為本,在經濟上走向均富,在政治上走向廉能政治,在社會上追求公平正義,在世界上追求大同的理想,這不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
今年10月大陸上的慶典,最后出來的花車上講的話(指標語),我最欣賞的是兩個詞,一個叫做“富強”,國富民強;第二個叫“民主”。這說明,兩岸在走過曲曲折折、血雨腥風的60年,最后都在追求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社會的和諧、政治的民主。共創兩岸雙贏,實現中華民族的再復興,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理想。
我已經看了《建國大業》。要在兩個小時中,把像《紅樓夢》那么多的人物同時表現,是非常困難的。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國共之間的兵戎相見,而是一再強調民主黨派在里面所扮演的角色,中國的發展不是只有少部分政治人物某些的堅持,而是怎么凝聚大家的共識,讓人民活得更好,讓子子孫孫活得更有尊嚴,讓這個民族能夠更興旺。影片所表現的這些具體過程,難能可貴啊!這樣的主題,讓所有中國人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身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責任。
記者:您確實對大陸的影視劇有相當的了解和深刻的見解。請問您如何看待影視作品在促進兩岸民眾了解溝通中的作用?
宋楚瑜:兩岸之間通過文化交流,相互認識彼此,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岸要重新合二為一,就需要我認識你,你認識我,相互尊重,相互體諒,在相互溝通中達成共同的語言,這“語言”不是文字語言,是心靈的語言。
2005年我到北京去訪問的時候,在清華大學演講時特別強調“臺灣意識”與“臺獨”不同。在這個好山好水、可愛的寶島上,曾經有那么多的中國人漂洋過海到這里,他們在甘苦歷程中所凝聚出來的臺灣意識應該受到尊重。但是,要把臺灣從中國分隔出去這種政治上的作為,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
兩岸之間需要彼此了解。去看看《海角七號》,看看臺灣人生活的那些語言,也許大陸民眾一開始不能接受,但久了以后你就會認識到,這是很自然的文化表現。就像我這次到四川,我小時候記得“格老子”是很粗俗的詞,但四川人用“格老子”來表示他的豪爽,我們應該也可以接受。
記者:您對兩岸關系和兩岸情況都有深入的觀察,請問您認為大陸應該怎么做,才能了解臺灣民情,爭取臺灣民心?
宋楚瑜:我覺得最好的做法就是多了解、多溝通,讓更多的臺灣鄉親到大陸去,看到祖國壯麗的山河。我這次到九寨溝,從飛機上看下面壯闊的山景,感動至深,眼淚都在眼眶里面打轉。還有像汶川大地震后的救災重建,四川的領導告訴我,有1200萬人,差不多等于臺灣人口的一半,因為地震無家可歸。在不到兩年當中,他們就把這些人安頓好。他們這種努力、勤奮、負責的態度和卓越的領導能力,讓我們大家都很感動。而在四川重建過程中,臺灣發生了嚴重的風災,我看到汶川的一個小學生,能夠去捐5塊錢人民幣,寫那么感人肺腑的信。
這樣的彼此認識和溝通,以后應該多做,讓大家都感受出來,做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的。更重要的,中國的富和強,也是大家都可以分享的。這種情況下,又何必分你和我,那就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彼此之間相親相愛。
最后,我只有一句話,也是我深切的感受,臺灣固然是中國不可割舍的土地,但臺灣民眾更希望大陸方面經常擺在心里頭的,不只是臺灣是中國不可割舍的土地,還有臺灣同胞更是中華民族不可割舍的骨肉,把臺灣的人民真正當作自己的同胞,比臺灣的土地更放在大陸心上的話,才真正能感動臺灣鄉親。
記者:謝謝宋主席接受我們的專訪。
宋楚瑜:謝謝你們!(記者陳斌華 應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