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文化遺產確實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龐大的系統。由于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嚴峻形勢,帶來了大規模建設和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普遍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這正是文化遺產保護最關鍵、最急迫、最危險的時期。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指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逐步走向全國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但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學保護意識,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甚至出現超負荷利用和破壞性開發,背離了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文化遺產保護不是一個文化遺產日能夠擔當的,應該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工作。每一位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保護文化遺產。科學保護文化遺產,已成為時代賦予公眾緊迫的歷史使命。
|
|
|
|
<泛論>
<焦點>
座落于廣東陽江海陵島十里銀灘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首例將古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過程向觀眾展示的動態專題博物館。至今,800年南宋古船“南海一號”從上水、進館至今,已滿18個月。廣東陽江,以將“南海一號”打造成世界級文化名片為目標,本著對“南海一號”“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宗旨,一年多來不斷將“南海一號”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推向更高層次。[全文] |
“南澳I號”重啟發掘后已出水完整或可修復文物超過4000件,加上此前出水文物,5000多件已經重見天日,而這僅僅是船載文物的很小一部分。國家水下遺產保護中心“南澳I號”考古現場領隊孫鍵表示,將力爭在7月底先將船載文物發掘清理完畢,將文物被盜撈的危險降至最低。作為目前中國發現的明代唯一商船,“南澳I號”船體本身就是最大的文物。[全文] |
元青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瓷器品種,它的出現與繁榮打破了宋代單色瓷一統天下的局面,自此開創了彩瓷的先河。2010年5月,中國水下考古隊在西沙群島永樂環礁調查,驚喜地發現了一處元青花沉船遺址,出水180件珍貴的元青花瓷片,這是中國水下考古22年來首次發現元青花。此次發現元青花的遺址明顯經過盜撈。[全文] |
唯一以華僑歷史文化作為內容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在成功“申遺”兩年多后,卻面臨著諸多困惑。目前,在散布著碉樓的村落里,現有居民正在逐漸減少,若干年后或將成為空城,此間獨特的華僑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殘酷現實。[全文] |
2009年,河北省正定、臨城兩地打響了趙云故里爭奪戰。而今年以來,隨著媒體關注,兩地間為此展開的爭奪也日益升級。而對于文化廳要求正定方面圍繞趙云故里展開的爭奪戰徹底“熄火”,正定方面表示,“要想‘熄火’,先給臨城縣‘非遺’摘牌,不摘牌絕不罷休。”[全文] |
回想起中國交響樂、音樂“活化石”西安鼓樂申報國家級和世界級非遺過程,陜西省藝術研究所西安鼓樂研究保護中心副主任鄧萌副研究員感覺,那簡直像打仗。當時有大量工作要做,要征得6家傳統傳承樂社的授權,申報文本撰寫、翻譯,申報片的拍攝、剪輯及英文配音工作等等,這些都要在12天內完成。[全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