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20周年的日子。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度過了自己20歲的生日。走過20年,現在的中國A股市場,一年募集資金達數千億元。僅去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規模就達5125.26億元(不包括發行債券融資額)。
創造這一奇跡的,是20年來對中國資本市場不拋棄、不放棄的廣大投資者,是中國今天的1.3億股民。股民的理財觀念,也隨中國股市20年的歷程而改變。
“省下的錢大多被壓在被褥下”
“20年前人們手里能有多少錢?一個月的工資又能有多少?理財這詞更是聽都沒聽過。省下的錢大多被壓在被褥下,銀行能有儲蓄的那都是富戶。”離休職工王先生告訴記者。
的確,那時的中國改革開放不久,家里有彩色、有臺冰箱、有臺洗衣機、每頓飯都能吃飽、吃好才是很多人家的最大追求。
上海證券交易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了。
1990年12月19日,朱镕基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的時候,掛牌的股票只有8只,市值不足10億元。而開市首日成交額只有區區的49.5萬元。
自此,股市、股票、炒股等詞語開始掛在中國老百姓的嘴邊,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38政策”對抗大熊市
2001年到2005年的一波大熊市,讓不少老股民印象深刻。
從2001年開始的幾年間,億安科技的淪落、鄭百文事件、東方電子事件、藍田事件、9·11事件、美伊戰爭、南方證券事件、仰融事件、德隆系事件等噩夢接踵而至。
現任廣州證券江南西營業部總經理的楊杰介紹,在2004年單邊下跌之時,整個市場的交易額甚至低到了每天兩三百萬的交易量,相比現在日交易量動輒數百億到上千億,可見當時的慘淡。
2001年到2005年的大熊市引發券商的全行業虧損。現任廣發證券黃埔大道營業部總經理助理的許洪濤表示,那時的營業部,只有通過壓縮員工工資、緊縮開支等手段來度日。不少券商實行了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38政策”,即“一個營業部800平方米,8個人,一個人每月800元”,而隨著境況的每況愈下,甚至變成了“36政策”。
幾年的洗禮,仍有股民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中國股市最后的一片土壤。
股市玩起過山車
2007年,滬指從年初的2700點,在僅僅十個月后的10月16日,沖到6124.04點。現在分析來看,引發2007年大牛的利好理由共有三個:一是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完成,二是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三是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隨后,在美國次貸危機,油價大幅上漲,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股市環境差的外因和人民幣升值而引起的國內通貨壓力,國外熱錢的瘋狂涌入等內因共同夾擊下,A股市場終于撐不住了。短短的一年間,股市在2008年12月28日跌到了1664.96點。
中國股市的“第一”
第一家經批準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證券公司——1985年9月,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
第一家上市公司和第一只上市股票——1990年12月1日,深安達。
第一家正式成立的證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當年12月19日開業)。
第一次把股票發行明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1991年。
第一個全國性證券管理專門機構——1992年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證券管理辦公室。
第一只被停牌的A股公司——1992年7月,深圳原野。
第一家到境外上市的公司——1992年10月9日,中國華晨汽車控股有限公司。
第一只H股股票——1993年6月,青島啤酒。
第一批柜臺交易的股票——1986年9月26日,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
第一只ST股票——1998年4月,遼物資。
第一家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1999年7月12日,瓊民源。
第一家被申請破產清算的上市公司——2000年3月29日,ST鄭百文。
第一批轉配股——2000年4月3日,東方明珠、外高橋等。
第一只百元股——2000年2月15日,億安科技。
第一只開放式基金——2001年9月,華安創新。
第一只股改個股——2005年5月,三一重工。
實習記者 高陽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