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曾經頂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光環上市,但上市之后卻被貼上了“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標簽。三高發行的創業板公司,其成長性卻備受質疑,未完全披露完畢的中報業績遠低于預期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市場的擔憂并非多余。
然而,在業績欠佳的情況下,創業板不少公司卻利用超募資金買車買地買樓,此舉引起市場的極大爭議。創業板變成了“造富基地”是誰之過?如何讓創業板真正實現創業融資的初衷?業內人士進行了一番探討。
高成長受質疑
創業板“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板的初衷是扶持高成長企業,但現實中,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備受質疑,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由于審核門檻低,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財經評論員水皮稱,創業板與當初設想還是有些出入。當初創立創業板時的想法比較好,就是扶持高成長的企業,但現實中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備受質疑。今年披露的半年報業績顯示,一些創業板公司增長乏力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對創業板成長性的擔憂并不是多余的。
wind資訊統計,截至本月4日,已發布中報的25只創業板股中,有7只凈利潤大幅度下降。其中,寶德股份凈利潤同比降幅最大,達到85%;南都電源、華平股份等凈利潤同比跌幅超過70%;漢威電子跌幅也超過五成;國聯水產、華誼兄弟、朗科科技凈利潤同比都大幅下滑。今年7月初才上市的國聯水產,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200萬~1400萬元,虧損的原因一是蝦養殖季節上半年為淡季,產銷量下降,固定費用占比上升;二是政府補貼同比減少。
高科技公司朗訊科技則因專利問題受累。公司表示,凈利潤預減的原因是,在專利運營方面,由于前期準備及談判進展等因素,公司實現新的專利收入的時間點及金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對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可能會造成重大影響。而寶德股份和南都電源兩家公司的倒退則受到金融危機的拖累,漢威電子和網宿科技則系自身經營不善。
當然,在10多家凈利潤預增公司中,主營收入增長是凈利潤增長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補貼和存款利息也成為利潤的重要來源,臺基股份、新宙邦、星輝車模、南天股份、回天膠業以及上海凱寶等都存在這樣的利潤構成。
在對高成長性的討論上,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袁幼鳴認為,受到投資者追捧的很多公司因處在經濟調整,受到政策支持才具備“高成長性”。“目前,真正算得上高成長公司是兩類,一是有核心技術,有排他性和技術壁壘;二是商業模式有創新,比如蘇寧、淘寶等這樣的。體現到創業板公司中,像愛爾眼科這樣的公司可說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但其成長的過程則需要觀察。”
與此同時,在業績增長低于預期的情況下,創業板不少公司卻沒有好好利用超募資金來發展主營業務,而是用來買車買地買樓。對此,世紀證券分析師呂麗華認為,如果公司業績成長快,盈利規模大,買樓買車也不為過,但如果以圈錢為目的則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行為。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