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三年零一個月后,2013年8月2日清晨,廣州楊箕村最后兩處房屋被拆除,這標志著歷時3年的楊箕村動遷工作全部完成。
【解說】據了解,楊箕村城中村改造于2010年5月正式啟動拆遷工作,采用的是整村改造方式。啟動拆遷后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村民拆遷簽約率和房屋交付率就達到了98%,僅剩18戶留守戶未簽約。直到2013年7月,最后兩個留守戶李健明、李啟忠簽訂了合同,為耗時三年的楊箕村改造搬遷工作畫上了句號。
經過了三年零一個月后,2013年8月2日清晨,廣州楊箕村最后兩處房屋被拆除,這標志著歷時3年的楊箕村動遷工作全部完成。
【解說】據了解,楊箕村城中村改造于2010年5月正式啟動拆遷工作,采用的是整村改造方式。啟動拆遷后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村民拆遷簽約率和房屋交付率就達到了98%,僅剩18戶留守戶未簽約。直到2013年7月,最后兩個留守戶李健明、李啟忠簽訂了合同,為耗時三年的楊箕村改造搬遷工作畫上了句號。
【解說】對楊箕村而言,要不要改造從未是個問題,選擇怎樣的改造模式才是分歧所在。2007年之后,廣州開始嘗試“城中村”改造新思路——以政府為主導,以村為主體,引入房地產開發商合作開發。隨著2010年獵德村的改造成功,這種由開發商“出錢”,村集體“出地”的模式成為廣州“城中村”改造常用路徑。
【同期】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彭澎
廣州有118條城中村,那么開先我們是不太想要去改造它,因為它改造的難度太大,而且我們也不想要開放商介入,但是如果說你開發商不介入,政府又拿不出錢來,那么誰來投資建設呢,所以后來我們采取了還是讓開發商介入,那么現在介入的模式呢,我們叫一村一策,根據不同村的情況,來做出相應的,是改造還是整治的一種發展思路,但不管怎樣可能都面臨一個拆遷的問題,一個集體經濟補償的問題。
【解說】彭澎還表示,城中村現象是我們國家的一種獨特形態。國家經濟和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催生多種型態的城中村出現。在模式選擇難以統一的同時,改造涉及的違章建筑補償標準、拆遷安置標準、經濟補貼等問題亦將不少村民拉入反對改造行列。
【同期】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湯國華
村民,你征收他,他現在就強建,現在建很多房,越建越高,造成以后拆遷的困難。
【同期】楊箕村 村民
(現在終于拆成了,你有什么感想)感想呢,他(開發商)現在建他們那些又不建我們的(安置房),很頭疼。他們現在建好用來賣的(房子),我們的都還沒建。(就是說還要等)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解說】在楊箕之后,被列入廣州整村改造的“城中村”還有多達50余個。由于村民爭議較大,絕大多數村在改造方案環節便停滯不前。廣州“城中村”改造的終結計劃,也早在去年就將目標年份從2012年延至2020年。
【同期】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湯國華
那現在城中村農民都沒有土地了,他不能做農業了,他們說他們就是“耕樓”。“耕樓”就是說他只能建房子出租,那加入他光靠租金來生活的話,他可能就養成他不勞動了,很多東西就會丟了,優秀傳統丟了。所以我們在城中村改造的時候必須考慮村民今后工作條件,我們可以提供他做什么工作,不能夠征了地以后我們就不管他。
【解說】據悉,原定去年底完成的全廣州市52村整體拆除計劃,截至目前僅獵德完成。顯然,經過了10多年探索、3年多實踐推進的廣州“城中村”改造的理念和模式,在實際中仍面臨重重阻力。
(方俊豪 聶毅恒 李潔硒 廣州報道)
關鍵詞:
分類名稱: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