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文)秋日的長崎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半個多世紀過去,核爆的陰云正慢慢消散。對于中日很多年輕人來說,或許只知道兩國間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卻很少了解一百多年前,兩國的革命者曾為了共同的夢想而攜手奮斗。就在長崎這個日本最西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城市,梅屋莊吉、鈴木天眼、西鄉四郎、陳世望,這些本來毫不相干的名字,因為一個叫孫中山的人而聯系在了一起。
(推出片頭字幕:孫中山的長崎往事)
(正文)秋日的長崎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半個多世紀過去,核爆的陰云正慢慢消散。對于中日很多年輕人來說,或許只知道兩國間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卻很少了解一百多年前,兩國的革命者曾為了共同的夢想而攜手奮斗。就在長崎這個日本最西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城市,梅屋莊吉、鈴木天眼、西鄉四郎、陳世望,這些本來毫不相干的名字,因為一個叫孫中山的人而聯系在了一起。
(推出片頭字幕:孫中山的長崎往事)
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曾經有15次進出日本,在日本時間達9年之久,其中有9次到訪長崎,當中7次都是以流亡者身份取道長崎。1913年,孫中山辭去大總統一職,以鐵道大臣的身份來日本進行正式訪問。在長崎的三天時間,孫中山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青年會館演講、和華僑聚餐、參觀三菱造船廠……此番行程的種種細節,都被一份叫做《東洋日出新聞》的報社一一登載。
(字幕:長崎 油屋町 東洋日出新聞社舊址)
長崎,是孫中山最為人熟知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的故鄉。梅屋莊吉的父親曾經在長崎西濱町經營一家米店。離西濱町僅有百步之遙的油屋町巷中,就是東洋日出新聞社的舊址。如今,這里變身成了一家咖啡館,咖啡館門前,佇立著一塊在1973年,也就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第二年豎起的石碑:孫中山故緣地。
(同期)
長崎縣文化振興刻 研究員 石尾和貴(為什么這里是孫中山的故緣地 因為這里有一位叫鈴木天眼的新聞社社長 鈴木天眼在日出新聞社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做出了支援 從辛亥革命之后 長崎的媒體就詳細報道了革命進程 鈴木天眼自己的家就在離這里不遠的地方 1913 年 孫中山來長崎時 還專門前來造訪鈴木天眼的住處 留下了紀念照 )
(正文)
1898年,鈴木天眼在長崎創辦《東洋日出新聞》。在孫中山逃亡日本過境長崎時,新聞社的記者數次到船上與孫中山會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際,鈴木天眼還特派記者西鄉四郎前往革命一線武漢,并連續多日在頭版報道了這一革命盛事。
(同期)
長崎縣知事 中村法道(長崎縣知事 中村法道(長崎從很早的歷史開始就和中國有著很深的交往,與中國的各種交流是被作為優良的事跡記錄下來。而長崎人也確實在歷史上贊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了孫中山。在與中國的交往中,長崎人和中國人建立了超越國界的信賴關系,以同樣作為亞洲人來共存,并建立了平等的人權觀念,這是一段非常值得紀念的歷史。)
)
(字幕:長崎 九日節 )
現場 九日節 賽龍舟
(正文)
在長崎,現在還保存日本“國寶級”的非物質文化——九日節,距今已有370年的歷史。具有濃郁中國風情的“賽龍舟”是其中最有活力的篇章。中國人修建的眾多唐寺、石橋,也成為現在長崎最著名的旅游風光。在閉關鎖國的江戶時代,長崎是日本唯一一處開放的貿易港口城市。為加強對來日本華商的監管,專門設置了“唐人屋敷”為華商居住。1859之后,日本打開國門,大批中國華僑進入長崎,并逐漸在新地附近形成了一條“中華街”。福建會館也正是在那時由福建同鄉們修建而成。
(同期)
長崎福建會館 理事長 陳東華(孫中山先生這里 旁邊是縣知事 這邊是市長 后面都是華僑代表)
(正文)
長崎華人僑領陳東華先生,祖籍福建,1913年孫中山訪問長崎的時候,他的祖父陳世望先生,時任福建會館會長。孫中山先生到達長崎的第二天,以陳世望先生為首的約70余位華僑代表,在福建會館的會議堂為孫中山舉辦了一場歡迎午餐會,并在堂前臺階處合影留念。陳先生所掌握的歷史資料中顯示,當時長崎的華僑共有約2000人,1911年12月,當中國革命軍攻克南京,長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典,長崎華僑幾乎全部手提燈籠參加游行。而當1913年孫中山的列車到達長崎時,煙花爆竹、歡呼聲幾乎響徹整個站臺,對于曾經支持過辛亥革命的長崎華僑來說,這是無比光榮的一天。
(同期)
長崎福建會館 理事長 陳東華(清朝末期 國家沒有力量 華僑都愿意國家富強嘛 革命如果成功的話 把希望寄托在新的政府 所以大家也要幫忙(支持革命) 那時候長崎到上海有船 大家都到長崎來坐船回上海 這方面華僑也幫助他們(路費) 還有一次是上海有些人過來 放映辛亥革命的紀錄電影 在報紙上看有600人參加捐款)
(正文)
(字幕:長崎港 三菱造船廠長崎造船所)
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一個多世紀前的日本國力迅速騰飛。這個中國的東鄰也因此而一度成為孫中山等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學習的楷模。設在長崎港南側的三菱造船所,就曾于1931年3月接待過到訪的孫中山。作為與孫中山的另一段奇緣,三菱造船所建的“中山艦”的故事早已為世人所知。據三菱造船廠長崎造船所史料館長橫川清介紹,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當時剛剛起步的三菱造船承造的第一艘外國定制軍艦。為表示慶祝,三菱造船曾在1912年該艦下水時舉行晚宴。在邀請的客人名單中,華僑陳世望也赫然在列。
(同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長崎總領事館 總領事 李文亮(長崎人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文化可以說是滲透到 當地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紀一直到20年代 長崎跟上海之間有直通的客船 中日之間往來一半人口 是通過這條路線走 孫中山到長崎就九次 也跟這個有關)
長崎市市長 田上富久(長崎對于這段友情非常珍視,因為長崎曾經遭受原子彈襲擊,是一個永遠追求和平的城市,而和平如何從當下的生活做起,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從人與人之間的友情開始的 中國現在經濟發展迅猛,今后希望中日之間有著更多的經濟交流。這段友情也許可以作為兩國關系的一個基軸,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正文)
歷史總是充滿了各種巧合。1913年3月23日,孫中山在參觀長崎三菱造船所后,得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當天下午即乘船回國,由此掀起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1924年,孫中山再次從長崎登陸,在船上會見華僑和留學生,并前往神戶發表《大亞洲主義》演講。這也是孫中山最后一次前往日本。次年,孫中山在北京病逝 。2011辛亥百年之際,孫中山的故鄉中山市與長崎市簽署了友好合作備忘錄,上海往來長崎的海上客運航線也將恢復通航。這似乎預示著,一段新的歷史即將啟航。
編導 攝像 楊茜
分類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