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購買節日商品的人流中出現了許多年輕的身影,節日里選擇與父母團聚的年輕人也增多了。社會學家說,重視并回歸傳統節日,表明中國年輕人開始追求物質以外的精神滿足。
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周時間,在北京一家大型企業工作的張楠就到商場精心挑選了一盒月餅,寄給遠在家鄉哈爾濱的父母。
31歲的張楠說:“前些年過節只給家里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現在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了,我卻不能陪在他們身邊,所以特地寄上一盒月餅表達心意。”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它象征著“團圓”和“圓滿”。在這一天,中國家庭要品嘗月餅這種寓意“團圓”、“和美”的食品。
在哈爾濱市的一些商場和超市里,出售月餅的貨架前有不少年輕人在選購。
“以前中秋節家里的月餅都是父母買的。一轉眼我上班3年了,該回報他們了,這月餅代表一份孝心,所以要好好選選才是”,一位26歲的小伙子說:“平時總是忙于工作或者跟朋友在一起,難得回家吃飯,中秋節這天我一定早點回家,和父母吃頓團圓飯。”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認為,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負載著傳統文化的重要信息,也承載著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而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象征著家庭團圓、和睦。
董鴻揚說,中國年輕人在中秋節購買月餅孝敬老人、重視與父母團聚的現象表明,雖然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但中國年輕人的尋根意識在逐漸增強。傳統節日為他們表達情感、尋找精神歸宿提供了契機,中國年輕人開始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滿足。(記者 曹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