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雖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但還不是法定假日。在公眾都渴望把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的時候,山東濰坊政府做了一個變相的調整,將9月22日周六的公休日調整到9月25日下午和26日的上午,讓市民能夠在家過中秋節。
與過去的中秋節不放假比較起來,濰坊今年的做法的確體現了人性化的一面和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視,但這一舉措同時也讓人感到“猶抱琵琶半遮面”。
實際上,濰坊的做法只是權宜之計,也造成了另外的弊端。其一,這種調休只是讓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休息,這種政策并未惠及本地所有的公眾,即非政府和事業單位的市民和農民。如果不能惠及所有人,這實際上就是造成了另一種不公,有些人在中秋能休息,有些人則不能休息。
其二,只有政府和事業單位人員調休必然會造成公眾生活的混亂。法定正常休息日的周六大家在休息,而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卻在辦公,這時能有效地到這些地方公干的人又有多少?相反,在法定正常工作的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政府和事業單位又在調休中秋,這對那些不能享受調休的人來說,找這些調休部門辦公是否又會不便,甚至誤事?
這種混亂只是在濰坊一個地區也罷了,如果全國都出現這種不同部門的中秋調休,引起的混亂和不便就難以估量了。
最好的解決之道是,認真研究一些人大和政協委員的建議,把端午、中秋和清明這些包含中國重要人文和歷史底蘊的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無論什么地方,也無論從事什么工作的人,或男女老幼,都能明正言順地享受這些假日。
這樣做應該是順乎民意的。早在2004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某網站合作進行的一項調查就表明,高達86%的人認為,中秋節應該放假一天。同時,也有超過半數的人希望改革目前的集中放假制度,如“五一”、“十一”的長假。只要把這兩個長假拿出三天出來,就可以讓端午、中秋和清明的節日身份合情合理合法。
其實,即使不減少五一、十一長假的時間,一年多增加三天的節日并不會影響工作。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讓公眾能多享受幾天休息時間,也即是分享全民勞動的成果和社會共同創造的財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在我看來,要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就要讓民眾從節日中體會到快樂;而顯然,放假休息,并輔以有意義的活動,是民眾體會快樂的起點。
□張田勘(北京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