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豫陜采茶工跨越千里赴四川大竹搶收春茶
中新網達州4月10日電 (曹芮銘 程一凡 陳陣鋒)4月初,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白茶正處于采摘旺季,吸引了超10萬人次的采茶大軍,其中包括千余名豫陜采茶工,他們跨越千里趕赴這里幫忙搶收春茶。

清晨,大竹縣銅鑼山的薄霧還未散盡,56歲的陜西寶雞采茶工梁冬強已經在山間白茶村的云峰茶谷白茶基地彎腰采摘了3個小時。梁冬強和260多名同鄉乘坐大巴,經過8小時車程抵達大竹縣團壩鎮白茶村。“我們租了3輛大巴車和幾輛私家車,通知好上車地點后,直接把采茶工拉過來。”張林虎是陜西寶雞采茶團隊的管理人員之一。他說,為讓采茶工住得舒心、吃得慣,團隊不僅包食宿和路費,還專門雇了兩名陜西廚娘負責一日三餐,住宿則由白茶基地提供。
中午12時,張林虎舉起喇叭呼喚漫山遍野忙碌的采茶工:“陜西的老鄉們,下來吃飯了!”

午飯時間,也是鮮葉現場稱重回收的時間。“5號,2.2公斤”“48號,1.5公斤”……為方便管理,每個采茶工下車后都會領到一個號碼牌,所有收入都登記在對應的號碼牌下。
60歲的杜文俠端著一碗面皮,邊吃邊排隊等待稱重。她常年在外務工,進過車間流水線,去過延安摘蘋果,最喜歡在大竹采茶,“這是我第二次來,包吃包住,活兒還簡單。山上空氣好,明年我還來。”杜文俠最多的一天采了3.5公斤茶,“能掙多少是多少,就當出門旅游了。”
采茶季,四川竹海玉葉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紅軍的白茶基地用工人數可達4000人,其中外地人員占70%左右。“來基地采茶的外地人,近有重慶城口的,遠有陜西和河南的。”廖紅軍介紹,從2016年開始,基地著手從外省對接采茶工,建立了詳細的臺賬,與勞務服務公司合作,直接聯系采茶能手,記錄他們的聯系方式,每年按時對接。
有時候,一名采茶工第二年能帶全村的勞動力一起來。“有位城口的大姐,去年在這里干活覺得不錯,今年就帶了200多人過來。”廖紅軍說。
為保障采茶工的生活和管理,采茶季基地內設置了7個飯菜供應點和12個住宿點,最大的住宿點能住近400人。“早餐一般是饅頭,每天要蒸2萬多個。午餐和晚餐通常是米飯配上一葷一素一湯。”廖紅軍估算,每年采茶季僅采茶工的食宿和路費支出便超過200萬元。
采茶工通常清晨5時上山,12時左右下山吃午飯并上交上午采摘的鮮葉,吃了午飯繼續工作到18時左右。廖紅軍說,“我們從山腳開始采摘,一直到山頂,一名采茶工一天能采5公斤左右鮮葉,能手可采約8公斤。”
每年都會有新人加入“采茶大軍”,來自重慶城口的朱品國便是其中一位,因為不會采茶,他第一天只采了0.46公斤,還有不少茶葉不合格。采茶工的技術參差不齊是常態,晚間休息時,廖紅軍會組織基地管理人員,在各個住宿點免費給采茶工培訓。僅僅10天,朱品國的采茶效率大幅提升,現在一天能采近7公斤。除了采茶要點,培訓內容還有茶樹種植、維護管理等,廖紅軍說,“我希望通過培訓,讓更多人通過白茶致富,也希望更多人能在家鄉發展白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9日 10:04:07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