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劍少女”到文化使者:馬趙凌云以武術架設文化交流之橋
中新網成都3月28日電 題:從“提劍少女”到文化使者:馬趙凌云以武術架設文化交流之橋
作者 王利文
在26日成都召開的四川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座談會上,網絡名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峨眉武術”代表性傳承人馬趙凌云的發言引發關注。屏幕中,她執劍在埃菲爾鐵塔下起舞的畫面,與座談會“凝聚新力量·筑夢新時代”的主題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這場由四川省委統戰部組織的會議,對全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提出明確要求:把握發展大勢、圍繞中心大局、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六位交流發言代表中的網絡名人代表,馬趙凌云用傳承實踐給出了年輕一代的答案:“凌云”IP全平臺粉絲超3500萬、峨眉派女子功夫團概念片《武韻峨眉》斬獲10億流量……這位曾被網友稱為“當代周芷若”的武術傳承人,正在用數字時代的傳播智慧激活千年武脈。
“四歲晨練場的聲聲吶喊,至今仍在耳畔回響。”馬趙凌云在現場追述自己踏上習武之路的初衷。從樂山大佛文武學校膝蓋淤青的少女,到幾年前因“提劍丟垃圾”短視頻單日漲粉百萬的“女俠”,她始終清醒認知:若不能將流量轉化為文化傳承力量,便是對千年武脈的辜負。
座談會上,馬趙凌云展示了自引進峨眉武術課程后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年度訪問量增長40%的數據,印證著她推動文化出海的實效。埃菲爾鐵塔下,《巴黎中國紅》將武術與傳統樂器碰撞,法國網友驚嘆“劍法像在空中書寫書法”;《中國拳倫敦行》讓倫敦市長感慨,“展現出全球都市文化的多元與深度”。而通過視頻傳播,不僅讓海外觀眾欣賞到高水平的峨眉武術,更讓中國非遺登上世界舞臺。
作為生于四川、長于網絡的“新蜀俠”,馬趙凌云深切感受到這片數字熱土的滋養,并探索以“武術+文旅”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女子功夫團訓練基地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提升;“女俠召集令”吸引全國各地武術愛好者駐村研學,讓古村落煥發青春活力。
此外,她還將目光投向大涼山,讓流量化作照亮童心的火炬:為西昌綠蔭小學彝族留守兒童送學習用品;帶團隊進校園教“武術版課間操”,讓孩子們在揮拳踢腿中感受傳統;到樂山師范學院講授《峨眉武術創新》公開課,積極推動武術教育普及、非遺薪火相傳。
“以文化為劍,以流量為舟,讓傳統在數字時代綻放新光。”四歲女孩對鏡練劍的身影里,映照著無數執劍者的傳承之路。而這位網絡人士的探索,已然成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四川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生動注腳。(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9:11:17
- 2025年04月23日 16:04:01
- 2025年04月23日 15:47:28
- 2025年04月23日 14:30:41
- 2025年04月23日 11: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