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一些商家借“圖文游戲”設置低價消費陷阱

        一些商家借“圖文游戲”設置低價消費陷阱

        2025年03月18日 07:40 來源:工人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可用200次的面巾紙”只有50張,“240頁的筆記本”僅有120張……

          一些商家借“圖文游戲”設置低價消費陷阱

          閱讀提示

          近年來,在電商平臺上,一些商家在宣傳商品時,經常以超低價作為營銷噱頭,消費者本以為得了實惠,收貨后才發現被商家的“圖文游戲”繞了進去,掉入了消費陷阱。專家表示,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真實全面地展示商品信息,不應誤導消費者。

          “想過可能會很小,但是沒想到這么小!”近日,經常網購的消費者李麗收到了在直播間花3.9元搶到的“低價福利”——一瓶洗衣液。不過,收到洗衣液后,李麗有些難以置信,立刻拍下照片發給朋友吐槽。在這張照片中,她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洗衣液包裝瓶的把手,對比起來,整個瓶身比手掌還要小。

          “白菜價”“3元3件”“1分錢搶購”……近年來,電商平臺上一些商家在宣傳商品時,宣稱的優惠五花八門,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劃算”。然而,讓很多消費者沒想到的是,本以為買到了實惠,收貨后才發現被商家的“圖文游戲”繞了進去。

          “圖文游戲”堪比閱讀理解

          李麗告訴記者,自己平常在家用的洗衣液,一桶或者一袋的重量通常為500克到幾千克不等,外包裝的高度少說也有二三十厘米。然而,她買到的這瓶某知名品牌特價洗衣液,到手重量僅有幾十克。

          李麗聯系客服后,對方稱這是試用裝,并非一般家用規格。重新打開商品鏈接仔細查找后,李麗才在詳情頁面非常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幾行小字,標注的是商品規格。“沒人告訴我這是迷你版啊!”李麗說。

          還有消費者向記者分享了一些哭笑不得的奇葩購物經歷:“我婆婆在直播間花12.8元搶了一輛老式自行車,說是賣廢品也值了,然而我在她家發現了這個——桌上的自行車擺件”“用手機積分換了一袋大米,快遞到了以后讓我老公去拿,結果他空手回來了,我問他米呢,然后他從褲兜里掏出了一小袋大米”……

          低價網購中,除了買到迷你尺寸的商品讓消費者大跌眼鏡外,還有一些商家在數量上缺斤少兩,并在辯解時“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最近買了洗臉巾,商家寫著一包可用200次,我以為有200張,因為洗臉巾都是一次性的。”消費者趙女士說,收到網購的洗臉巾后,她發現箱子里只有很小的一包,總共只有約50張。

          趙女士本想申請售后退回差價,卻得到了商家這樣的解釋:“一張可以用4次,2次擦臉,1次擦洗手臺,1次擦鞋子。”

          相較于數量上直觀的短缺,一些商家從文字上下了功夫:垃圾袋標注“真的很厚10卷,6單到手1500只”,實際到手一共才250只,客服解釋說“是需要下6單才有1500只”;買到規格為“240頁/本”的筆記本,翻了翻發現只有120張,售后人員表示“1張有兩面,1面算1頁”……

          “文字的前半段是閱讀理解,后半段是煙霧彈。”有消費者總結出了這類商品標注的規律和技巧并調侃道。

          價格低廉導致放棄維權

          除了商品外觀可見的問題,一些商家還在商品內部的隱蔽參數上動了手腳。

          徐先生是一名法律從業者,2024年7月,他網購了3盞魚缸燈,經檢測發現產品虛標功率,“商家宣傳的功率是80瓦,實際還不到60瓦”。隨后,他聯系了店鋪客服,要求對方退還差價并停止上述欺詐行為。

          “然而,最近我再次購買這款魚缸燈時,發現產品還是虛標功率。”徐先生認為,該商家以同樣的方式無差別地長期欺詐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遂將該產品相關的三家公司訴至法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經營者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應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關信息,以顯著方式標明商品的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做到價簽價目齊全、內容真實準確、標識清晰醒目。

          “含有誤導或欺騙性質的商品宣傳,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及財產安全權。”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一些商家未按宣傳內容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不過,徐先生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網購商品價格低廉,加之數量眾多或標注隱蔽,多數消費者往往難以察覺,即使發現也出于維權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放棄維權,無形中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低價商品并非監管例外

          以超低價購買商品,消費者自以為撿了便宜,實則可能落入商家的消費陷阱。此類虛假宣傳現象為何屢有發生?除了經濟利益驅動外,還有哪些原因?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網購時商品的排序展示會將價格、銷量等作為衡量因素,為了獲得更高曝光量,一些商家不惜“卷價格”,尤其在日用小商品上,幾分幾角的超低價成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利器,而這又導致商家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因此打起了商品宣傳的“歪主意”。

          對此,有專家建議,平臺應采取更嚴格的監管舉措,加強對入駐商家資質的審核,同時加大商品審核力度,完善運營規則和信譽評價體系,及時懲處或清退違規商家。

          廣東耀文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愛東提醒消費者,對低價購買商品的質量要有一定警惕性,尤其要注意商品是否有隱蔽瑕疵。同時,形成保存證據的意識,通過手機等設備留存相關記錄,把握維權的第一時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商家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覺得低價出售商品就不會被監管。”陳音江建議,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真實全面地展示商品信息,向消費者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此外,相關監管部門應及時懲處存在虛假宣傳等問題的商家,從源頭加強對產品的質量檢測。

          本報記者 陳丹丹《工人日報》(2025年03月18日 04版)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第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自在线二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一级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