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各族民眾互嵌式發展 繪就民族共富新圖景
中新網臺州3月11日電(傅飛揚)每天晚上,在浙江臺州臨海市大洋街道“石榴紅創業共同體”夜市,人們總能看到土家族美食攤主楊阿妹忙碌的身影。2024年,在當地打工的她轉行賣起了土家族醬香餅,如今已收獲了一批忠實顧客。
“以前我們這些攤主都是自顧自做生意,現在大家共享市場信息、互幫互助,收入更高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今年,我和隔壁商戶討論新品開發,準備結合臨海‘糯嘰嘰’(形容食物口感軟糯)美食主題,銷售土家族糍粑。”楊阿妹受訪時說。
楊阿妹口中的“互幫互助”,正是臨海創新推出社區互嵌式發展服務新模式的縮影——該市通過空間、經濟、文化、教育四維互嵌聯動,為轄區內各民族同胞構筑立體化發展平臺。譬如,由12個少數民族同胞組成的“石榴紅創業共同體”夜市,通過“空間互嵌+經濟互嵌”等創新模式,2024年實現戶均增收1.6萬元。
連日來,在臨海市靈湖社區統戰解憂空間(下稱:解憂空間),漢族布藝工匠李宇一忙著指導苗族姑娘吳小娥創作包包。
“我們把苗族的貼布、銀片鑲嵌等元素融入包包設計。”吳小娥表示,她希望將蘊含民族美學的作品通過電商直播等銷往全國各地,讓民族手工藝走得更好更遠。如今,解憂空間已孵化“民族香囊”等5個文創項目,帶動32位少數民族同胞實現靈活就業。

走進臨海市海商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訓室,畬族姑娘雷曉婷與創業導師交流古建筑模型。該校與古建筑修復師黃大樹合作開設特色專班,幫助各民族學生成為民族建筑設計、施工方面的人才。
“我的職業理想就是當個建筑師,將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藝術發揚光大,目前我的古建筑設計創意已被企業采納,一畢業就能實現就業。”雷曉婷說。
近年來,為鼓勵各民族同胞扎根“第二故鄉”創新創業,臨海市委統戰部全力實施“民族齊富”工程。通過“校村共建”“村企合作”等新模式,截至目前,當地累計為5000余名各族民眾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民族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臨海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當地將繼續緊扣民族工作主線,發揮資源優勢,推動機制創新,以更有力的舉措和更有效的載體打造各族民眾互嵌式發展新模式。(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4:41:16
- 2025年04月05日 13:53:53
- 2025年04月05日 13:05:01
- 2025年04月05日 12:57:46
- 2025年04月05日 1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