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盼校園無礙更“有愛”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盼校園無礙更“有愛”
中新社記者 龍敏
繼推動出版大字版教材后,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副主席、中國盲人按摩學會會長王永澄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進校園。
王永澄來自福建三明,18歲時因意外事故雙目失明。他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奮斗成為盲人醫療按摩主任醫師。多年來,他舉辦盲人按摩培訓班,創立福建省海峽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免費培養盲人按摩師6000多人,帶動更多盲人走上自立之路。2023年,他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去年,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王永澄說,自己的指尖滑過凹凸的盲文版報告,摸到的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密碼本”,更是時代發展的脈搏。“盲人群體雖然看不見,但他們能夠被全社會‘看見’。”
今年,王永澄又收到了全國人大為他準備的盲文筆記本、盲文寫字板及盲文筆,方便會議期間履職使用。他告訴記者,原本已準備了厚厚一疊盲文紙,收到專門為他制作的筆記本后,更感受到作為人大代表履職的無障礙。“非常方便、好用,讓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我要把廣大殘疾人的心聲帶到大會上。”今年全國兩會,王永澄依舊聚焦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盲人就業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他表示,希望殘疾人群體能夠更加平等地融入、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數據顯示,中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王永澄介紹,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障人士、老年群體等相關人員融入社會、享受平等權益、實現經濟價值的基石,能幫助特殊困難群體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
在王永澄看來,當前中國校園無障礙環境建設仍相對滯后,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建議,由教育部門會同相關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校園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專門針對校園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詳細標準與規范。
王永澄指出,應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知識納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在中小學階段,通過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等課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無障礙環境的概念等;在高等教育階段,鼓勵建筑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開設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題課程或講座。
“無障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善,更是對心靈的關懷。”王永澄盼望校園無礙更“有愛”。(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4:41:16
- 2025年04月05日 13:53:53
- 2025年04月05日 13:05:01
- 2025年04月05日 12:57:46
- 2025年04月05日 1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