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八天探訪福建收獲滿滿 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返回東京

        八天探訪福建收獲滿滿 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返回東京

          中新網福州3月7日電 (葉藝琳)日本《中國紀行》雜志社8天7夜的探訪福建之旅6日落下帷幕。參訪團從福州長樂返回日本東京,準備將采集的素材結成《神奇的海洋民族——探訪南太平洋航海者祖先的故鄉》專輯報道,揭示福建與日本的歷史文化淵源。

          對史前文明深感興趣的《中國紀行》雜志總編輯川田大介表示收獲滿滿,“新石器時代器物的形態關聯、貝冢習俗的環東海共性,阿伊努、琉球與福州文化的潛在聯系、唐宋以來的海上貿易與宗教傳播……我想通過深入研究去探索福州與日本列島之間的深層關聯。”

          遠古時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猜想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參觀了日本繩文和彌生時代的遺址和博物館。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到日本有來自中國東南海岸的人口流動現象。中日史前海洋互動的假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驗證,所以我想親自到曇石山遺址看看。”川田大介說道。

          1954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附近村民為修筑閩江防洪堤壩,在曇石山上取土時偶然挖出了許多形狀古舊的壇壇罐罐,“曇石山遺址”這一處距今約4000-5000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文化遺址由此重見天日。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該遺址共出土各種陶器、石器、骨角器、貝器、玉器等重要文物數千件,此外,還有大量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墓葬、灰坑、陶窯、灶等重要遺跡以及陶片、貝殼及動物遺骸標本等,這些文化遺跡和遺物等考古資料,反映出曇石山遺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海洋性文化特色,這也讓曇石山遺址成為福建史前文化的標尺。

        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一行在位于福州閩侯縣的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聽取介紹。畢永光攝

          此次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首站便來到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沿著展陳動線先后走進文物展廳、考古遺址廳。“福建海洋文化從這里開始”幾個大字率先映入眼簾,遺址廳內展出的19座墓葬、5座陶窯、2條壕溝等,參訪團直觀地感受五千年前曇石山人的生存狀況和原始風貌。

          曇石山遺址的海洋文化特質與日本繩文時代(約1.6萬-3000年前)沿海人群的貝冢習俗具有可比性,125號墓葬中出土的“中華第一燈”,137號墓主人擁有現在大部分日本女性都有的顴骨特征“日本人骨”,曇石山遺址與日本繩文人、琉球人早期墓葬中均發現拔牙現象……這些尚未建立直接考古學證據的信息讓川田大介驚嘆不已。

          作為參訪團特邀文史翻譯,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生陳晴也表示,曇石山文化與琉球貝冢文化的比較研究,正待中日學者攜手并進,通過聯合考古、檔案數字化共享等方式實現突破。

          座談交流,走近福建和南島語族

          提及曇石山遺址,不得不提“南島語族”。

          “南島語族”指現今廣泛分布于亞洲東南至太平洋群島等海洋地帶、民族語言親緣和文化相類似的土著族群。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揭示了南島語系起源與擴散的秘密。

          殼丘頭遺址群包括平潭島的西營遺址、殼丘頭遺址、東花丘遺址、龜山遺址等,距今7500至3000年,是目前福建沿海地區發現新石器至青銅時代貝丘兼沙丘遺址,且年代最早序列最完整的史前遺址群,也是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考古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考古專家的多次發掘取得重大收獲。

        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一行與座談會參會人員在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前合照。張志龍攝

          對此,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一行來到平潭,參觀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對話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范雪春教授。

          范雪春表示,關于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是近百年來太平洋考古學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由于涉及的地域和范圍相當廣闊,專家學者紛紛從歷史語言學、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遺傳學、動植物學及航海術等角度探討這一課題。盡管各學科切入點不同,但殊途同歸。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南島語族的原鄉在中國以福建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及鄰近島嶼地區。

          而對于川田大介感興趣的“南島語族與日本列島的關聯”,雙方在交流探討中認為,這一關聯更多體現為環東海區域史前網絡的間接互動,而非直接的人群遷徙或文化傳播。黑潮洋流可能促進了技術、習俗的片段式交流,但兩者主體文化仍保持獨立發展。未來研究需結合跨學科手段,重點驗證琉球群島在東亞海洋文化交流中的樞紐作用。

          中日文化交流里的“福州情調”

          唐宋時期,福州、泉州等福建港口崛起,成為中日貿易的重要節點。在明代《順風相送》中,福州至日本的固定航線已有明確記載,通過航海貿易,福建的陶瓷、茶葉等商品輸入日本,同時伴隨文化習俗的傳播。

        日本《中國紀行》參訪團一行在福州開元寺日本空海大師塑像前采訪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畢永光攝

          福州開元寺是唐代中日佛教交流的重要節點。公元804年,日本空海大師(弘法大師)隨遣唐使入唐求法,曾在開元寺學習密宗經典,后將真言宗傳入日本。

          到了江戶時代,應日本佛教界邀請,隱元禪師于1654年率眾弟子東渡弘法,在日本京都大和山創建寺院,命名為“黃檗山萬福寺”,開創日本佛教黃檗宗,并帶去建筑、書畫、飲食等文化元素,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日本社會。

          福建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互動是日本《中國紀行》雜志社聚焦的重點之一。參訪團先后前往福州開元寺和福清萬福寺進行調研拍攝,感受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里的“福州情調”,體味其中的海洋信仰與生活禪。

          《中國紀行》雜志編輯孟瑩表示,福州開元寺當前仍存唐代石柱礎、宋代鐵佛等代表遺存,而日本萬福寺每年舉辦“隱元忌”法會,重現福州腔調誦經與普茶儀式。兩地寺院定期互訪,延續“福州情調”的文化對話。這種跨越時空的互動,印證了福州作為東亞佛教文化“中間站”的持久生命力。

          關于福建省與沖繩縣之間的冊封、朝貢關系以及媽祖信仰,川田大介曾多次前往沖繩,對這方面有一定了解。因此,福州市長樂區梅花鎮的梅花中琉文化館及蔡夫人廟,福州民間俗稱“琉球館”的柔遠驛,倉山琉球墓園、亭江怡山天后宮等遺址,則為這場文化探秘之旅增加了明清時期“閩人三十六姓”從福建遷徙琉球的鮮活歷史佐證,系上“閩琉親緣”的深厚紐帶,為當代民間交往增添了歷史溫情。

          “今后,我打算結合日本繩文時代遺址與出土文物的特征以及福建省新石器時代遺址與出土文物之間的相似性,探討海流如何促使人群抵達日本的可能性,同時融入福州與琉球的交流史,努力通過出版、講座、研討會等形式,讓更多日本民眾了解這一歷史脈絡,從而前來中國旅行交流。”川田大介說道。(完)

        【編輯:邵婉云】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