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群眾“急難愁盼”探索矛盾“最優解法”
“王大姐,恢復得怎么樣了?”一大早,鄄城縣紅船鎮網格員王洪霞來到霍莊村村民王大姐家中探望。幾個月前,王大姐在打工時摔傷,出院后在家臥床康復,無法從事勞動。王大姐的丈夫由于擔心妻子,犯了高血壓的老毛病,住進了醫院,這個小家突然“天塌了”。王大姐向雇主提出索賠,雇主以個人沒有能力為由拒絕賠償,雙方始終爭執不下,協商陷入了僵局。
“您先別急,我馬上去問問情況,幫忙勸解一下!”在走訪了解詳細情況后,網格員王洪霞填寫了矛盾糾紛信息清單,將這一情況上報到一站式矛調中心,中心立即派出調解員和村干部進行勸解,普及相關法律知識,經過不懈努力,雇主向王大姐賠償了7萬元的經濟損失,一場矛盾糾紛順利解決。
“我們網格員就是發現矛盾糾紛的‘吹哨人’,也是調解矛盾糾紛的‘緩沖帶’,避免糾紛進一步升級,”王洪霞說。
基層治理中的各類矛盾糾紛,看似是“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卻是關乎群眾切身權益的“大事”。近年來,紅船不斷探索“網格+矛調”工作模式,以網格“微治”推動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一張基層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的“大網”全面鋪開。
為及時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切實解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難”問題,紅船織密“縱到底、橫到邊”的基層治理“精網細格”,確保每個網格都至少有一名網格員對接。
網格員發揮熟悉鄉土村情、熟知鄰里關系等優勢,化身排查矛盾糾紛的“偵察兵”,通過每日巡查走訪,對存在關系不和的家庭、鄰里糾紛和可能引發惡性事件的苗頭隱患及時上報。今年以來,全鎮網格員共走訪巡查450多次,排查上報矛盾糾紛232件,讓群眾訴求在家門口得到回應解決。
對于疑難復雜的糾紛,紅船鎮利用“多網融合”機制凝聚各方力量聯合化解,通過定期召開“網格座談會”,全面分析癥結所在,多方研判解決方法,針對性化解矛盾糾紛。
前不久,在梁樓村,發生了一起宅基地糾紛。雙方正僵持不下,眼看矛盾就要激化升級,網格員及時發現并通知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一同趕到現場,通過民警、法律工作者和調解員釋法明理、耐心細致的勸說,雙方終于放下了成見,達成了一致意見。最終,矛盾得以順利解決。
“通過充分發揮調解能動性,推動‘三管一律’等多元治理力量下沉到‘網’,多家部門單位聯手進行調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會大局的和諧安定。今年以來,全鎮共化解矛盾糾紛228件,化解成功率達98%以上。”紅船鎮黨委副書記高迎辰介紹道。
為拓寬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思路,紅船推動網格服務“向前一步走”,將調解工作搬到胡同口、家門口,將調解工作由“坐堂問診”變為“上門巡診”,通過“馬扎議事會”“拉呱說事”“胡同口說事議事”等民主協商平臺,對網格內發生的矛盾糾紛,由網格長牽頭邀請包保網格群防群治力量參與,利用各類“議事會”靈活設置的優勢,切實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
在紅船中心社區,居民對于物業供暖、自來水問題暢所欲言,“上次我反饋的水壓低問題,不到一星期就落實了,辦事效率真高!”居民古大姐提起“拉呱說事”的處理結果時贊不絕口,豎起了大拇指。
秉著小事馬上就辦,大事按照網格閉環流程處置的原則,大到住房、供暖等問題,小到家庭、鄰里糾紛,通過民主協商議事平臺,讓每一件事情都能有著落,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更加高漲。
民意所望,正是網格服務的方向。下一步,紅船將持續發揮網格治理優勢,探索矛調解紛新思路,用網格服務“小切口”突破基層治理“大難題”,為基層善治和社會安定注入強勁動能。(劉緒潭)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8日 16:44:33
- 2025年04月08日 15:34:57
- 2025年04月08日 14:29:15
- 2025年04月08日 14:03:25
- 2025年04月08日 1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