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委員:全鏈條助力千年傣醫藥“破圈”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時文枝)“從全國首家傣醫醫療聯合體的成立,到傣藥飲片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傣醫藥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突破。”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楊方日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傣醫藥在標準化建設、臨床應用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正穩步走出云南,邁向全國。
地處中國西南的云南是民族醫藥大省,有“植物王國”“百藥之鄉”美譽。26個民族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與知識。其中,位列中國四大民族醫藥的傣醫藥學,已傳承發展2500余年。《中國傣藥志》記載,目前已發現傣藥品種近2000種。發展至今,傣醫藥已構建起一套涵蓋人體生理病理、藥物性味功效等方方面面的醫學理論。

楊方的家鄉在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她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傣族村寨里,傣醫藥靠師徒、父子口傳心授,或在寺廟里學習。如今,傣醫藥已融入西雙版納、德宏等傣族地區的民眾日常生活。
“傣藥常用的香櫞、滇橄欖、刺五加、苦涼果等,已成傣家人餐桌上的美味,益氣健脾又清熱解毒。”楊方說,傣醫藥藥食同源的理念在當地深入人心。
談及傣醫藥,從傣藥制劑到傣醫療法,從內調到藥食同源,從事醫務工作30年、主攻消化內科的楊方總能娓娓道來。
“受地域、人口基數等多種因素影響,傣醫藥影響力和醫藥產值產量遠不及藏醫藥、蒙醫藥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楊方持續關注傣醫藥發展。在她看來,研發創新不足、成果轉化率與市場占有率低、傳承與推廣不暢等成為制約傣醫藥發展的“瓶頸”。
履職期間,楊方圍繞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傣藥種植、人才培養及醫保政策等方面建言獻策。
中傣醫科在西雙版納州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基本全覆蓋、西雙版納州雨林制藥“珠子肝泰片”等4個藥品獲批國藥準字、開展35種傣藥材標準研究……如今,在各方努力下,療效確切、使用方便、費用實惠的傣醫藥越來越受民眾追捧。
楊方介紹,為促進傣醫藥發展,提高傣醫藥服務能力,近年來,西雙版納州衛生健康委每年舉辦培訓班,進行系統性的傣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從傣醫基礎理論、傣醫適宜技術、醫保政策等方面為一線醫務人員賦能。
楊方表示,她將持續關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希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千年傣醫藥智慧,更好地服務民眾健康。(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7日 20:12:29
- 2025年04月17日 15:03:00
- 2025年04月17日 14:59:53
- 2025年04月17日 14:28:23
- 2025年04月17日 14: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