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分享到:

        【開局十四五】江西:“改道超車”打造世界VR中心 萬鳥翔集見證美麗鄱陽湖

        2022年01月14日 14:16 來源:央廣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編者按: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回望2021年,走進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十四五”開局的首考,中國各地交出怎樣的答卷?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結構性、局部性的問題需要關注?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實招?央廣網特推出“開局十四五”系列報道,觀路徑,看成效,多角度聚焦開局之年新氣象、新思考。

          央廣網南昌1月13日消息 近年來,地處中部地區的江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6年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江西前三季度生產總值總量21601億元,居全國第14位,增速全國第6,再次穩居“第一方陣”。

          這一串數字的背后蘊藏著什么樣的密碼,對中西部地區未來高質量發展又有什么樣的啟示?讓我們一同回望具有江西特色的新路徑。

          借“四面逢源”之勢 筑就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

          江西,是全國唯一同時毗鄰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的省份,區位優勢可謂“四面逢源”。

          “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這是江西置身于新格局中發出的時代出發令。

          2021年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

          “贛州到珠三角,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在當日開行的贛深高鐵首趟列車上,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利鋒感慨道。

          “我老家在贛州安遠,目前在深圳工作30多年了。之前從贛州到深圳最快需要5個多小時,今天只花1個多小時就到了,實在太方便了!”家住深圳的謝家英女士尤其興奮,從贛深高鐵獲批到通車,她盼了五年,終于等到這一天。

          “有了贛深高鐵,我們和廣東地區的供應商、經銷商交流合作方便多了。”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贛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倫宗飛表示,企業2017年到贛州市投資,從2020年開始投產,2021年銷售額近10億元,贛深高鐵的開通將幫助企業加快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列車通過贛深高鐵信豐特大橋(央廣網發 張海根 攝)

          贛深高鐵的開通,徹底結束了江西信豐縣、龍南市、定南縣和廣東省河源市不通高鐵的歷史,贛南首次有了直達廣東的高鐵列車,歷史性地縮短了革命老區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

          高鐵時代,縮短的是時空距離,倍增的是發展機遇和動能。

          2021年12月16日,贛深高鐵開通一周后,贛州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在深圳舉行。經過前期對接洽談,成功引進大灣區項目30個,投資總額536億元。

          乘著高鐵東風,江西主動構建“融灣”開放新格局,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緊抓發展新機遇。

          “下一步,我們會全方位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步伐,在營商環境、產業承接、科技創新、開放平臺、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與大灣區的對接合作,為贛州乃至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江西省蘇區振興辦副主任、贛州市發改委主任盧述銀說。

        繁忙的贛州國際陸港(央廣網發 贛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如何充分發揮江西“四面逢源”區位交通優勢?在南昌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付才輝看來,必須實施交通物流樞紐建設行動,加強高鐵、航空貨運和水運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水陸空“無縫對接”多式聯運模式,打造江西成為中部地區陸路物流樞紐、長江中游綜合航運中心、“一帶一路”航空貨運重要基地。

          2021年9月24日,贛州國際陸港開行第1000列中歐班列。中歐班列以其線路輻射范圍廣、成本低等優勢,已經覆蓋中亞5國及歐洲22個國家151個城市,形成了一條中部陸路外貿大通道,極大地促進江西成為對接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貨物集散地。

          如今的江西,憑借其“四面逢源”的區位優勢,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加密拉緊與“長珠閩”地區的聯系,江西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正在加速壘起。

          提速推進創新創造 再創“江西制造”輝煌

          江西,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軍用摩托車、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枚海防導彈的誕生地。

          再創“江西制造”輝煌,是這個革命老區放飛的“產業夢”。

          冬日晴好,溫暖如煦。近日,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的濟民可信生物醫藥產業園,各種機器設備錯綜復雜,仿佛一顆強大的心臟為企業供應著源源不斷的生產原料。只見幾位衣著統一潔凈工作服的指揮員在車間控制室,正操控著全自動化流水裝置,發酵蟲草菌粉猶如流水般涌出。

          “我們已經實現了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原料經過發酵、過濾、干燥、提煉,就能產出發酵蟲草菌粉。”車間陳主任向記者介紹道,“預計將達到年產1800噸發酵蟲草菌粉,實現年營業收入6億元,利潤2億元,利稅9000萬元。”

          “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的加速推進,我們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形成年產32萬輛整車生產能力。”同樣位于小藍經開區的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年生對記者說。

        江鈴富山工廠的全自動焊裝生產線(央廣網發 藍正軒 攝)

          江鈴輕客、皮卡保持全國細分市場排名第一和第二;孚能科技三元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連續兩年位列全國軟包第一;紫宸科技負極材料行業出貨量全國第二、人造石墨全球第一……這一張張閃亮的“江西制造”名片,正是江西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成績單。

          然而,沒有創新鏈的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如同緣木求魚。

          江西給出了路徑——

          “以創新鏈的崛起推動產業鏈的整體提升。”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楊貴平說。“2021年1-11月,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9%、16%、17.9%。”

          2021年,中國稀土集團落戶贛州市,成為首個把總部落到江西的中央企業;江銅集團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與江鈴集團、新鋼集團攜手邁入千億級企業行列;截至2021年11月末,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5萬家。

          《江西“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江西要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中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

          江西企業自主研制一款航天員通信頭戴,隨神舟十二號飛船飛上太空,助力“天地通話”(央廣網發 南昌高新管委會供圖)

          從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到云計算中心大數據研究院,從南昌航空科創城到鷹潭智慧科創城,從全力推進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建設到加快推進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從探索布局建設省實驗室到啟動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十四五”開局之年,創新之花遍開贛鄱大地。

          如今的江西,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匯聚起推動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合力。

          以沖刺的姿態“換道超車” 打造世界VR產業數字經濟新引擎

          江西,正面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性機遇。

          率先提出打造VR產業的科技高地、發展極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江西搶占先機、制勝未來的突破口。

          2021年,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落戶江西,已經連續四年舉辦世界VR產業大會的英雄城南昌,正式成為“永不落幕的世界VR產業盛會”的永久舉辦地。

        中國制造機器人“優友”向游客介紹江西VR產業基地情況(央廣網記者 胡斐 攝)

          “通過這幾年努力,江西VR產業高質量發展態勢已經形成,VR產業規模從2018年的42億元,到2020年的298億元,2021年已經突破500億元。”世界VR產業大會組委辦主任,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楊貴平表示。“江西大力推動VR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也拓展VR+,推動VR賦能千行百業,帶動行業轉型升級。特別是通過VR產業發展引領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2021年江西省電子信息產業營收突破6500億元,居中部第1位,前移至全國第7位。”

          發展VR產業為江西找到了一個培育新動能的切入口,成為江西“換道超車”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賽道。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朝著打造‘中部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國家級電子信息制造基地’和‘世界級VR中心’的目標加速邁進,力爭到2025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南昌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牛麗坤說。

          雖然江西數字經濟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但是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仍然不可忽視。

          江西師范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數字產業學院院長王明文說:“一方面江西有很多還在初創時期的小型公司,缺乏復雜安全功能資源及可能的安全威脅應對經驗;另一方面江西作為經濟后發展地區,長期面臨基礎設施投入貴、維護保養費用貴,技術人才稀缺等問題。”

          “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扶持力度,從全社會、全產業、全要素的角度,宏觀謀劃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數字產業更高附加值。”王明文在表達憂慮的同時也開出了“良方”。

        游客在2021世界VR產業博覽會大會展區體驗虛擬技術(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圍繞數字經濟的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思考與探索,江西從未停止。

          2021年4月,江西省數字經濟學會成立,將極大地助力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發展。

          2021年6月,江西省公布了100個數字經濟優秀案例,其中數字產業化35個,產業數字化33個,數字政府15個,數字社會17個。這些項目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持續拓展應用,為加快推進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經驗。

          “十四五”開局之年,江西通過推出大院大所合作和掛帥揭榜、03專項、5G+應用大賽等各類形式的項目,加強與科研院所的佼佼者或國內ICT龍頭企業合作,精耕細作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全面提升全省數字產業化水平。

          “下一步,我們把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加快江西省新動能培育的‘一號工程’,加快構建全省數字經濟生態體系,促進經濟、政府、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 江西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和平說。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

          如今的江西,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實現萬億元級經濟規模,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不負綠水青山 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江西,中國最綠省份之一,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多年穩居中部第一。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這是江西矢志不渝堅守的初心。

          “鳥類是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生態好不好,鳥兒先知道。”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說。

        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央廣網發 李學華 攝)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鄱陽湖迎來70余萬羽越冬候鳥,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這些鳥兒的不斷增多,正是江西生態環境漸入佳境的最好證明。

          長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是一項讓長江生態休養生息的重大戰略舉措,更是一場前所未有、沒有經驗可鑒的生態保護行動。2020年1月1日,江西比國家規定的時間提前1年,在全省實施禁捕退捕政策。

          為期十年的禁捕退捕,涉及江西境內152公里長江干流和鄱陽湖區、300個漁村和10余萬名漁民。為幫助“洗腳上岸”漁民轉產就業,江西多渠道推出就業服務“1131”計劃,即至少1次政策宣講、1次就業指導和3次職業介紹、1門實用技能培訓。

          2021年,都昌縣引導漁民進行水面養殖,帶動漁民轉產上岸,增收致富(央廣網發 傅建斌 攝)

          都昌縣周溪鎮漁民曹金亮曾因一時找不到生計很茫然,后來在當地政府幫扶下創辦了一家珠貝加工廠,現已發展到十余人規模。他感慨道:“上岸開廠,比湖上捕魚更安全,收入還比以前高!我打算帶領更多漁民在岸上就業。”

          現年56歲的劉圣環是都昌縣萬戶鎮劉仲村村民,在鄱陽湖打了近40年魚。“洗腳上岸”后,他聯合其余16戶退補漁民籌資入股,共同創辦農民合作社。

          “以前駕船打魚,現在轉產就業,角色變了,日子照樣有奔頭。”劉圣環說,村里凡是有勞動意愿的退捕漁民,都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在產業園從事短期或長期固定用工,還可以入股產業園,“會與合作社簽訂用工協議和收益分紅協議,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江西精心呵護一江清水(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江西始終把修復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著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不斷增創綠色生態的最大優勢,實現經濟增長“含金量”和“含綠量”同步提升。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如今的江西,綠色正成為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主色調,描繪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宏圖。

          老區不老,生機勃發。這,就是江西。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夏凌云

          統籌:陶玉德

          記者:王一凡 鄧玉玲

          編審:張偉 郅怡婧

          視頻:胡斐 熊洪剛(實習記者)

        【編輯:劉歡】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又黄又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