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美中雙贏的事。”5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美國商會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午宴上,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再次強調了中美雙方清潔能源合作的必要性。
在當天的午宴上,駱家輝毫不隱晦地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我此行是為了落實奧巴馬總統剛剛宣布的‘國家出口戰略’,在2015年之前使美國出口翻番。”
駱家輝的身后是24家美國清潔能源企業:杜邦、杜克、波音、通用電器……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讓不少中國企業大呼“狼來了”。“我熱切希望幫助他們拓展在華業務。”駱家輝笑容滿面地說,“因為中國不僅有全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更有增長最快的清潔能源市場。”
2009年,中國正式對外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國大力減排的決心,讓美國的能源企業滿懷期待。根據美國商務部的預測,中國清潔能源市場到2020年將達1000億美元。
然而,中國的清潔能源產業畢竟還處于非常幼稚的時期。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美國能源企業大舉進入,中國的本土能源企業必然會遭到巨大的沖擊。國內清潔能源企業確實在稅收上享受一定的優惠,但這些稅收優惠對于這些企業的初期發展至關重要。同樣,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有針對特定產業的扶植措施。
盡管“中美利益相互捆綁”,但雙方的著眼點大相徑庭。美國希望向中方出口產品,而中國希望美方轉讓技術。有業內專家指出,必須避免此前一些產業走過的老路: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占領了國內市場,但核心技術仍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
面對分歧,駱家輝這樣解讀:“我們之間存在的分歧是兩國貿易關系不斷深化和成熟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副產品。”畢竟,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美國則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駱家輝告訴記者,在過去20年里,美國的對華出口增加了12倍,而從中國的進口增幅則超過30倍。
“分歧在我們兩國的貿易中僅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駱家輝嘗試用數字說話,“例如,2009年的貿易數據顯示,因反傾銷或反補貼令而遭受影響的中國進口產品僅占不到3%。”
此次隨駱家輝訪華的24家美國企業中,有13家已在中國投資或正在拓展業務,雙方企業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繼續有著較為樂觀的合作前景。有分析認為,今年年初因美國對臺軍售等事件而造成兩國關系的困難局面已經過去,目前兩國關系正在進入一個充滿合作與挑戰的新階段。實習生 蔡夢吟 本報記者 戴長瀾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