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36條”)的此項新政策,迅即得到民營油企的積極回應。
民資可望進入油氣全領域
“向上游有所延伸,這是民營油企發展的一個新機遇。”5月17日,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民營油企自進入成品油批發領域后,一直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突破口,現在可謂機遇不錯。
“上下游的隔斷,早已嚴重限制了民營油氣企業的發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項目主任管清友說。由于上游勘探開發企業對下游不了解,決策常常出現偏差。特別是天然氣領域,上下游不能聯動配套的情況時常出現,這或是下游燃氣企業屢現虧損的原因。
根據“新36條”,民間資本將被允許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這個上游環節,以及儲運、管道運輸設施及網絡這些下游環節。而且,儲運等環節將涉及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氣等各個能源領域。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哈爾濱市龍慶石油化工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友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原油相關領域,是民營油企關注的焦點。
趙友山說,原油領域同樣存在上下游不能聯動配套的情況,“目前政府對非國營原油貿易企業的原油進口實行配額制,每年年初由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分配進口額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營油企的發展能力甚至生存能力。”與此相對應的是,“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家國有石油企業按市場需求組織進口,不受進口配額限制。”他認為,2003年開始的原油進口“雙軌制”,亟待改善。
據本報記者此前從權威渠道了解,民營企業每年的原油進口配額為2530萬噸,而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員單位就有600多家,供需銜接性差。而且,民營企業雖然持有成品油批發資質,但對進口原油卻沒有國內分銷資格,兩者不相匹配。
“對民營資本來說,成品油輸送和儲運領域可能會有更多機會。”趙友山說。
支持政策應有可持續性
民營經濟的“活水效應”,早已被十幾年來的發展實踐所證明。即使是從短期來看,“若民營資本進入原油進口領域,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成品油價格的平穩,甚至減少囤油現象。”管清友認為。
陳永杰分析,“新36條”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合理降低國有控股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比例。“這意味著,可能打破國有資本控股的慣例。”
但是,細讀“新36條”關于民企進入油氣領域的內容,還有很多引發聯想的空間。
“新36條”在油氣勘探開發上強調“與國有石油企業合作”,在油氣管道和儲備庫建設上則強調“參股建設”。這一措辭很是謹慎。趙友山認為,“政策講‘允許’,實踐操作層面則有不少疑問,主要問題是,主導權將掌握在國有企業手里。”
“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只是放開產業管制,還需要創造平等、有序的競爭規則。關鍵則在于對民間資本的支持態度要有可持續性。”趙友山說。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趨緩,2009年全國投資增長31%,民營投資只增長了27%。
趙友山舉例說,建設一個中等規模的成品油庫,不但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征地、拆遷、環境評估、安全評估等相關部門的配合。而且,油氣各個領域的投資都有較長的建設、投產周期,特別需要政策的連續性。
“對于‘新36條’,民營油企將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商務部等相關部委的配套政策。”陳永杰說。(記者 胡亮)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