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的能源巨頭中石油正掀起多元化戰略的浪潮。不過,中石油“全面撒網”、“多頭出擊”,玩的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古訓。
收購Arrow
日前,有消息稱,澳大利亞能源商Arrow Energy Ltd.可能拒絕荷蘭皇家殼牌和中石油報價為33億澳元(約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3月8日,Arrow在其官網上表示,收到了殼牌和中石油組建的合資公司的附條件收購建議書。根據建議書,Arrow的股東將得到每股4.45澳元現金的對價,外加包括Arrow國際業務在內的新公司股份。
不過,此后Arrow再沒有關于收購進展的新消息。業內人士分析,Arrow之所以沒有作出回應,報價過低可能是主要因素。而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因潛在利益沖突,Arrow可能轉而試探其他公司是否有收購意圖。
此前,為解決資金問題,Arrow試圖為其國際業務進行IPO,其董事會建議,在該階段,股東不要采取任何行動,保持觀望態度。
“Arrow是否拒絕要約,取決于其目前的資本狀況和經營戰略。”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企業發出收購要約,主要緣于運營資金短缺。在目前經濟形勢向好的情況下,Arrow可能有所猶豫;如果以后Arrow資金短缺問題繼續惡化,沒有更好的融資渠道,要約很可能會實現。
進軍電力
雖然中石化的東方收購之路不順,但其在西部卻有所斬獲。
日前,有消息稱,中石油已與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簽訂協議,出讓旗下控股子公司甘肅敦煌凱騰電力公司,內容涵蓋資產轉讓、人員安置和員工培訓及運行保運等內容。這意味著,大力拓展煤層氣之后,中石油又將進軍發電領域。
“雖然目前用天然氣發電并不劃算,但中石油此舉還是可以理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認為,中石油進軍發電領域,緣于電網企業向石油領域的拓展——目前電網企業大舉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嚴重威脅著中石油等能源企業未來的利潤空間。
“根據國際經驗,通常60%-70%的成品油都用在交通領域,這是石油巨頭主要利潤來源,但現在電動汽車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四五年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就可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林伯強表示,電動替代石油,意味著石油巨頭利潤的巨大損失,所以中石油未雨綢繆,加入發電行列。
本業壟斷
中石油進軍發電領域,對發電行業將造成多大的沖擊?
“比較有限。”林伯強表示,中石油進軍發電領域,更多在其擁有資源優勢的天然氣領域,核電、水電、火電等領域“不是它的優勢”。對中石油來說,進軍發電領域,多少能彌補其在電動車領域遭受的損失。
“能源企業多元化是一大趨勢。不過,大企業加入發電領域后,會使行業資本量更充裕,電力市場化程度更低。”宋亮表示,本來發電行業集中度就很高,中石油進來,只能讓集中度加劇,規模稍小的電企可能就被兼并了,由幾個寡頭壟斷市場。
“這意味著,電價市場化的結果成為寡頭進行產業操控的游戲,而消費者不能從市場化中受益。”宋亮說。(記者 傅光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