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業內認為,此辦法的出臺將使海上風電開發得以規范,今年有望成為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真正進步的年份。這對早已摩拳擦掌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國內企業想真正在海上風電設備領域占得先機,還需突破一系列技術障礙。
海上風電開發正式起步
據了解,《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編制、海上風電項目授權等各個環節的程序和要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這將使海上風電開發得以規范,促進我國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
歐洲風能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2009年,歐洲海上風力產業營業額約為15億歐元,預計2010年將增加一倍,達到30億歐元。而在我國,盡管近幾年來,國內的風電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海上風電領域,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渤海證券的分析師認為,《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將給風電設備企業一種暗示:國內海上風電開發將真正進步,海上風電時代將漸行漸近。這對風電設備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藍海”的市場。
江蘇蛟龍重工集團不久前與美國企業共同研發了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并買斷了此項技術。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隨著海上風電開發的正式起步,將給設備制造商帶來很大的機遇。受益的將不僅僅是風機整機制造企業,而是整條產業鏈。比如,對于用于海上風電安裝作業的海工裝備市場也是極大利好。
設備企業圈地布局搶先機
事實上,國內外的主要風電設備制造商,如國內的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國外的維斯塔斯、西門子等在此次政策出臺前就已開始布局,相繼在海上風電領域投入重兵。
2月3日,華銳風電3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一次性通過了240小時的考核。技術更先進、單機容量更大的5兆瓦風電機組項目也于1月11日開工建設,預計于今年底竣工。同時,華銳風電獲建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將在技術層面引領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
作為與華銳風電并駕齊驅的國內風電領域的另一領頭羊,金風科技在江蘇大豐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預計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產,屆時將具備年產300臺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能力。據稱,通過3-5年的努力,金風科技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將形成研發、制造、總裝一條龍完整產業鏈,達到年產800-1000臺兆瓦級整機制造能力,建成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金風科技董事長執行顧問、戰略及全球發展總監周彤表示,金風科技下一步將重點研發海上風機,將在2012年推出大容量的海上風機。
此外,上海電氣也大步進軍海上風機市場;湘電風能有限公司與英國GH公司合作,進行3 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研發的工作。
與此同時,國外風電巨頭對于中國海上風電市場也是虎視眈眈。為了進入中國海上風電市場,丹麥維斯塔斯強化了市場研究深度和市場開拓力度,并且成立了海上風電辦公室,專門負責中國海上風電業務的開展。德國西門子海上風電全球總裁伯納德博士一行日前到山東威海考察時,也表達了將威海打造成中國最重要的海上風電設備基地之一的意愿。
國內企業須突破諸多瓶頸
據了解,海上風力發電的方式分為兩種,即在淺海的座底式和在深海的浮體式。目前,座底式海上風力發電已在歐洲部分地區推向商業化,而深海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尚無先例。海上風電開發在全世界都是新生事物,這對國內企業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雖然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但其開發難度要遠大于陸上風電。從技術上講,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要落后陸上風力發電10年左右,成本也要高2-3倍。海上風電場的開發對大容量風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已有國外企業開始設計和制造8-10兆瓦風電機組,并且朝海上專用風機方向發展,而國產風機最大單機容量僅為3兆瓦,且沒有專門的海上風機。
據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介紹,除了依據近海特點特別設計和制造風機外,國外還開發了專門的近海風資源測試設備、近海風電機組安裝平臺和近海風機安裝運輸船,推動了近海風電技術的發展。他表示,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的起步給國內設備企業帶來了機會,但必須在開發適用的風電機組以及安裝、運輸等設備方面實現突破,才能占得市場先機。
除了要突破研制大功率風機的瓶頸外,國內企業還要加緊研發能實現海上風電設備防腐蝕的新技術。由于海上含鹽分比較高,對設備腐蝕相當嚴重。海上風電機組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技術要求,也使得維修費用極高。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副所長曲政表示,海上風電機組下部承托平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工作重在對鋼筋銹蝕的保護;海面以上的部分主要受到鹽霧、海洋大氣、浪花飛濺的腐蝕,因此,海上風電機組的防腐蝕比較復雜,需要針對性地進行。(記者 張子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