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成品油價格經歷了5次上調和3次下調,較2006年、2007年的4次和2008年的3次調整,價格調整頻率明顯加快。
無論是在水平上還是在形成機制方面,國內成品油都向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0年,我國將加快資源產品價格體制改革,成品油價改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然而,在記者調研中發現,目前,各界在如何繼續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方面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市場化就是完全國際化
我國成品油價格水平和形成機制的理想狀態是完全市場化,但目前有部分學者甚至官員都認為市場化就是完全的國際化,建議縮短或者干脆去除目前22個工作日的調價期限,使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實時接軌。
更多專家則認為, 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應基于我國國內的成品油市場狀況。 我國的成品油市場與布倫特、 迪拜和辛塔等國際原油市場以及國際成品油市場有聯動, 但也有很大差別。 因此, 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應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因素, 我 國成品油價格和國際油價的接軌只能是趨勢性的,不應強求實時接軌。
從前幾次調價前市場的反應看,“22+4%”的規則并沒有使市場形成大幅度、長時間的調價預期積累,因此沒有必要縮短調價的最短間隔期。由于影響國際油價的偶發因素較多,和國際油價實時接軌或者間隔期太短,都容易將國際市場的非正常波動引入國內,適當長的間隔期反而有利于過濾掉這些干擾。況且,縮短調價最短間隔期會無謂地增加調價的行政成本。
誤區二:調價機制過于透明引發投機行為
由原來的無章可循到目前的“22+4%”規則,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由模糊到清晰,也引起不少業內人士“調價機制過于透明會引發市場預期和投機行為,從而影響市場穩定”的誤解,并呼吁采取多種方式,模糊化處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實際上,無論是透明的價格機制還是模糊的機制,投機行為都會存在,投機炒作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不能將投機行為出現的原因歸咎于價格機制的透明。此外,也不應將調價預期當作一種危害因素而力求消滅。只要我國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的方向確定,市場交易者必然會根據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后期的國內市場做出判斷。市場交易者在一定預期下的經營行為是一種客觀存在,關鍵是應盡可能避免由于“過度”預期而誘發的“過度”投機行為,這就需要政府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去引導市場交易者。
2008年下半年,由于沒有明確的調價政策引導,市場預期處在無序狀態下,形成汽柴油批零倒掛1000余元,并從2008年7月至10月持續了4個多月,加劇了市場供求緊張的局勢。2009年,“22+4%”的規則較好體現了調價政策對市場預期的引導。
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表示,前幾次調價前市場的反應證明了這一點,市場交易者(主要是指批發經營者)不過是提前1-2周逐步預提了規定調幅而已。調價預期不能大幅度、長時間累積,不至于強化供求的原有趨勢并造成市場的巨幅波動,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政策相對明朗化對市場預期產生的引導和釋放作用功不可沒。
有專家認為,減少投機行為非但不能依靠模糊的定價機制,相反需要更加透明的機制。在比較透明的機制下,所有買方和賣方都能清楚地知道價格變化趨勢,雙方在交易過程中以一個既定的價格作為交易基準,投機行為就能大幅減少。即使有投機行為,也不能持續時間太久,也就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的傷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