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全球變暖的威脅與日俱增時,被視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丹麥召開。盡管最終“救世主”的童話并未上演,但卻讓“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所謂“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虎年春節,“低碳”之風吹遍京城。
這個虎年春節,一股追逐“低碳時尚”的風潮正在北京人中流行。年夜飯上演“全素宴”,走親串門不開車,鞭炮升級電子版,網上拜年傳祝福……低碳理念迅速滲透進京城百姓的生活,科學減排取代了以往節日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可見低碳意識正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更多的人開始選擇身體力行落實“低碳”,為拯救地球盡一己之力。網絡調查顯示,已有逾200萬的網友作出了“低碳生活”的承諾。
春節餐桌素為主
根據中國經濟網在春節期間開展的“低碳春節”網上調查的結果,春節期間的餐桌上,有35%的網友選擇按量備餐,不鋪張浪費,有27%的網友選擇葷素搭配、油鹽適度、健康飲食,有23%的網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有9%的網友投票給不過多選擇烹煮時間長的食品,有6%的網友少吃魚翅、燕窩等稀缺食材。按照傳統風俗,過春節時每家每戶都得準備豐盛的佳肴,雞鴨魚肉必不可少,可今年不少家庭都選擇做一頓“素為主,肉為輔”的年夜飯。有網友說:“不吃肉不代表生活水平下降,而是代表一種新的過節理念。年夜飯其實圖的就是和家人團圓,吃什么并不重要。”
年夜飯的內容在改變,人們拜年的方式也更加“低碳”。紙賀卡、短信、QQ都已經過時,今年春節,越來越多的“低碳一族”開始上網“送大禮”。發紅包、贈別墅、送菜園、給跑車,在一些社交網站中,各種虛擬的春節大禮應有盡有。只要輕點一下鼠標,春節禮包即可在網上送出。
五成網友不用塑料袋
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網友春節購物不用或盡量少用塑料袋,有37%的網友不追求華麗包裝,購買簡包禮品,有8%的網友理性消費,不因商家促銷等原因而盲目購物,有4.5%的網友選擇買本地、當季的產品,“因為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以往春節,市民王小姐一定會加入商場“血拼大軍”的隊伍中去。但“一件服裝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節約2.5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今年小王約朋友“背起行囊去爬山”,“沒想到他們都對爬山頗感興趣,結果就促成了我們年初五的綠色春節之旅。”
花炮未影響北京藍天
走親串門,必須靠“走”。在“走親訪友、歡慶節日,這些您做到了嗎?”的調查中,有36%的網友表示到近的地方去,就選擇走路或騎自行車。有29%的網友選擇減少購買煙花爆竹,觀賞的快樂并不比親自動手燃放遜色多少。有25%的網友投票給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出行方式,盡量使用公共交通。有6%的網友認為總是“宅”在家里是很耗能的,過節出去走走也挺好,還有4%的網友投票給即便是聚會也不必華燈高照,仍把節能放在心上。網友“七仔”表示,過去每年春節,都會買上近千元的花炮來放。但今年他則選擇了“電子鞭炮”。當除夕夜窗外的爆竹聲響起時,他打開電子鞭炮,不出家門,家里也響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除了大年初一本市的空氣質量未達標以外,長假中的其余六天都是“藍天”。環保專家分析,與去年春節相比,今年春節北京的空氣質量保持了較好的水平。這一方面得益于過年期間的氣象條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今年放花炮的人比往年少了,這也說明了市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提高。 (黨曉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