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北京市發改委公開表示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機動車污染排放環境稅費改革問題。在各地紛紛成立的環境交易所中,北京環境交易所啟動了中國首個自愿減排標準的開發研究。在現有條件下,中國如何積極運用市場化機制解決環境問題,《中國能源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清華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氣候組織中國辦公室政策與研究項目總監喻捷。
碳稅和碳交易孰長孰短
熊焰:碳稅是通過相對價格的改變來引導經濟主體的行為,以達到降低排放數量的目的;而碳交易是在規定排放配額的前提下,由價格機制來決定排放權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分配。碳稅作為一種直接的經濟手段,能夠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征收可操作性強、成本低。碳稅可以在燃料進入經濟循環的開始環節征收,只要對很少的經濟體征稅就能覆蓋全國所有的化石燃料消費。但是碳稅具有一般稅收的剛性特點,會對相關經濟部門尤其是能源密集型部門產生顯著的影響。
碳稅和碳交易都能鼓勵企業降低碳排放量,碳稅相對于碳交易,管理和實施相對簡單,所涉及的額外成本相對較少。碳交易的實施則相對復雜,涉及到配額制度、碳交易體系、交易平臺、清算結算制度以及相關的市場監管體系的建立;此外,碳稅的價格也更加確定且波動性小,且所得的稅收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轉給消費者。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報告中,隨著時間流逝,開征碳稅對經濟影響程度在不斷加強。就最小碳稅稅率(10元/噸)和最大碳稅稅率(70元/噸)而言,相對于基準不開征碳稅,GDP的10年累計降低幅度分別為0.19、1.67個百分點;而對投資的負面影響也是隨時間增加,在最小和最大稅率下,10年來投資累計降低幅度分別為0.25和2.75個百分點。
白重恩:在征收碳稅的效果方面,清華大學設計了一個征收碳稅的經濟模型:計算出每種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碳當量,假設對一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一百元人民幣的稅,可推出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所燃燒的標準煤數量,再把總稅額除以消耗的標準煤總量。根據這個經濟模型,征收碳稅五年內對投資和消費環節的影響初期很小,而五年內減排二氧化碳排放量12%左右,并能使煤炭行業、天然氣行業、電力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降低15%左右,天然氣8%左右,電力4%左右。
熊焰:碳交易也有其優點:首先,碳交易的信息成本低,只需評估碳排放的社會成本,并據此確定減排目標和需要發放的排放權配額即可,且這種交易會使排放權得到最有效分配;其次,碳交易在政治退出成本上不像碳稅那么高;再次,在碳交易中,總排放配額一經確定,總體的減排目標也就已經明確。受約束的排放者大概通過降低產量、采用新技術、在市場上購入碳排放許可來緩解自身所受的排放約束。與碳稅相比,碳交易的減排效果更加明顯。
碳稅更需關注的是如何循序漸進,包括實施稅率和范圍,以及龐大碳稅收入對中低收入家庭和受損企業的補貼,專款專用和成立專項碳基金,促進減緩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發展;碳交易側重的是如何有效防止價格波動的風險,以及加強監測和初始排放權分配的有效性。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碳交易控制的是排放總量,而碳稅決定的是排放價格,碳交易顯然更能夠達到我們所希望的目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