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表示
投機因素對國際油價影響較大 夸大“中國因素”意在炒作牟利
油價在2009年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跌宕起伏。經濟回暖帶動油價震蕩上行。與此同時,國際三大能源機構均上調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原油在高位盤整后,啟動新一輪漲勢。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日前在與網友交流時表示,2010年國際油價走勢可能將比較平穩,對國際油價影響比較大的是投機因素,“中國因素”影響國際油價之說是沒有依據的。
經濟復蘇推動油價上行
問: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對國際油價有多大影響?
王震:中長期看,肯定是有影響的。對于宏觀經濟,人們會有各種預期,而且差異很大,油價會因不同的判斷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在分析油價時,要看全球經濟平均的變動情況,其次就是要看結構性的變化。實際上對油價來說,增量和結構是很重要的,從2009年起,因為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指標總體是負增長,所以他們對油的需求都是減少或者負增長的。
今年油的消費量比2009年應該是增加的,但結構會不一樣。因為經濟的恢復,今年石油總體的消費量會比去年增加。同樣,經濟的增長、消費的增加必然會推動油價上行,經濟回升對油價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
影響國際油市的因素
問:1月6日,國際油價再創新高,每桶突破83美元。從去年年初33美元到突破80美元,漲幅已經超過100%,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在影響國際油市?
王震:國際市場油價過去幾個月再度持續攀升,我分析有很多的因素。中長期看油價,肯定要側重基本面的因素,短期看油價,則要分析一些敏感的題材或者因素。從供給的因素來看:一是重要原油生產國預算平衡所能夠接受的油價是什么樣的。二是新增原油產能所需要的成本。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油價的底線。從市場的角度看,油價的上限在哪?就是重要的原油消費國所能夠接受的油價,這個油價如果持續高位,對重要經濟體的經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第二影響市場油價的重要因素,就是發展新能源之后能夠承受的油價,這要看替油產品的替代油價值是多少。如果原油價格持續在高位,大家可能回頭用煤或者天然氣替代。所以說,影響油價的上行和下行,決定油價的上限或者下限,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投機因素對油價影響大
問:縱觀過去一年國際油價表現,可以看到,原油期貨走勢越來越受到金融因素的影響。油價和股市之間的互動也日益明顯,您怎么看油價的金融屬性呢?
王震:首先,目前的油價就是一個期貨價,而期貨價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的產品,所以影響金融價格的因素,必然會影響油價。只不過這個影響因素是大是小,就看投機中的泡沫大小。在目前的定價機制中,沒有投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如何把這些過大的投機泡沫擠掉。
其次,場外的交易價格也會影響到油價。我要強調的是,只要這種加價機制不改變,金融化的因素就會很重要。金融里面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預期,中長期來講,油價仍然是基本面主導的。但短期內,市場可能會放大一些影響因素。最近幾年,總的來看,市場是過度放大了一些因素。比如說對國際油價影響,中國因素就被放大了,中國經濟發展對油價有影響,但是沒有外界一些人說的那么大。
2004年到2006年,國際輿論都在炒作中國因素,說油價的持續增長是因為中國對油的消費增長太快了。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部分人夸大“中國因素”意在炒高油價牟利。
成品油定價機制很成功
問:2009年1月1日,完善后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正式啟動。國內油價隨著國際油價的變動進行了8次調整,這也顯示出國內油價與國際有條件的接軌,您怎么看待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對接的問題?
王震:我們目前的這種定價機制,是根據國際市場的三地原油價格決定的,連續22個工作日三地原油加權超過40%,就可以調整成品油價格,去年國內油價完全按照這個機制對接,但不是“機械”聯動,而是取決于市場,如果我們的成品油市場處于一個賣方市場,也就是“油荒”的時候,油價肯定是走上限的。但是如果市場供需沒有那么緊張,油價就會低于上限。應該說,中國油價定價機制是很成功的。
目前,我們的原油超過50%是從國際市場買的,我們沒有辦法去影響和控制國際市場,如果油價不接軌,我們的發展就沒有持續性。中國過去在能源領域的管理方面,只注重生產和供給的管理,而忽視了供需的結合。現在,我們不僅要考慮如何更好地獲得資源,同時要考慮如何更好地用好資源。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這也倒逼我們強化需求的管理。
今年油價將均衡平穩
問:我們在關注國際油價走勢的同時,也請您對2010年的油價做一下預測。
王震:我個人認為,2010年的平均油價應該是在70美元到80美元之間,放得更寬一點就是65美元到80美元之間。這個油價,無論是生產國還是消費國都能夠接受,也能夠促進開發新能源的步伐。過低的油價對于新能源的開發不利,過高的油價雖能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但負面影響會加大。所以,國際油價70美元到80美元之間應該是今年的平均波動區間。我覺得,今年的市場油價會更加平穩,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在未來幾年保持比較平穩的均衡價格。(鄧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