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5分報道,近日有媒體報道,發改委取消了有關“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一規定,今后,國外更先進的風電技術會長驅直入進入中國。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接受中央臺記者馮雅獨家專訪時明確表示,應歐美要求,同時也是從自身現有發展考慮,國家確實已經取消了這一規定。
記者: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取消了關于“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一規定,是真的嗎?
史立山:是真的。
記者:真的?已經取消了嗎?
史立山:已經取消了。
記者:為什么要取消?
史立山:因為一些歐洲的企業、美國的企業和政府都對此提出過一些想法。他們認為(該規定)限制了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公平競爭,而且這個條款也是中國風電設備起步時候為了保護國內企業而制定的。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相關企業的能力也已經增強,可以和國際企業一同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而且,這樣也有利于國內企業加強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推動風機設備的技術進步。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曾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這一政策以及近幾年政府財政補貼等各類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激勵了國內風電設備廠商的發展。2008年,國內及合資企業的風機占新增份額76%之多,累計市場份額高達62%。僅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這三大龍頭就搶走55% 的市場。史立山表示,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超70%的規定取消后,所有的國內外企業將是在同一個平臺上展開競爭。
史立山:(市場競爭)完全是公平的,主要靠企業產品的性能、價格和服務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不會設定任何國內企業還是國際企業,也沒有設定要采用國內多少設備、多少零部件。核心就是企業要有優質的價格、優秀的服務,使市場能夠接受。
那么,這對國內國際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各會有什么影響呢?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丹麥維斯塔斯公司中國區發言人劉燕軍昨天(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那些想進入但還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風電設備商來說,取消這個政策非常重要。而國內龍頭企業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則滿不在乎的表示,政策取消對華銳風電沒有多大影響,當然,國內市場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陶剛:這對我們(企業)沒什么影響,因為我們比如1.5兆瓦的國產化率早就已經達到80%多、超過90%。其實,國產化率、不國產化率只是一個表象。對企業來說,它肯定是要有比較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質量穩定可靠、能達到要求的零部件。當然,會讓市場競爭更激烈一點,特別是對市場的價格結構會產生影響。
陶剛認為,和外資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價格上有更多的優勢,因此并不擔心競爭,他的判斷得到了史立山的認同。
史立山:他們(國內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產品的價格要便宜一些。在中國,(國內企業)離市場、用戶都更近,還是有很多優勢的。當然,(國內企業)在技術上跟國外企業還是有些差距的,比如研發能力。
毋庸諱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國內風電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之一。目前,中國所有的風電設備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或者是國際合作,自主開發能力較弱。比如, 3兆瓦以上風機的零部件國內還不能完全吸收消化,需要大量引進。華銳風電3兆瓦風機的核心零部件就要從美國超導公司引入。史立山表示,如果還設置國產化率70%的要求,可能反而不利于國內風電設備企業的做大做強。
史立山:國內相關企業已經進入這個行當,已經有能力在市場中把這個行業做得更好,已經有這個條件。所以,應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而不是在政策的保護下生存,要靠自己在市場中求得生存能力,這個可能對長遠更有意義。
就在1月11日,總投資15億元,目前國內功率最大的5兆瓦風電機組項目在江蘇鹽城華銳風電產業園開工。業內專家指出,這一項目將有望引領國內風電設備產業的整體升級步伐。而陶剛表示,盡管現在3兆瓦風電機組最有市場,但從長遠考慮,華銳風電希望未來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參與全球競爭。
陶剛:我們希望能在這方面保持技術和研發的領先性,需要不斷通過研發領先技術或領先機型來提高華銳的自主研發能力。另一方面,還決定于市場,不單是在中國,以后華銳去參加全球的競爭。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大功率的機型,比如說5兆瓦的。所以,未來我們(企業)會把產品線做得更寬,去適合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客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