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廠出來的水水質達標,為何到了有些老小區居民家中變得又黃又渾、“細水長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和水箱、管道、水泵等這些被稱作二次供水設施的部件建造時材質標準較低或是年久老化有關。
在浦東三林鎮香樟園小區,施工隊把拆除下來的老式鍍鋅管放在居委展示,管內大量積銹、內徑變窄,讓來“參觀”的居民都覺得二次供水改造很有必要。可真正改造起來,因立管、水表需要外移,不少居民怕“麻煩”,擔心破壞自家裝修;具體負責實施的方方面面則要應對各種各樣計劃外的“麻煩”……全市范圍內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經歷。
辭舊迎新之際,浦東新區傳來好消息:全區110個小區、600萬平方米的二次供水改造率先基本完成,惠及11.5萬戶居民。涉及到的職能部門、街鎮居委、小區物業及施工單位都有這樣的體會:“麻煩事”還得“不怕麻煩”。
每種房型一張設計圖
600萬平方米改造計劃集中在三林、陸家嘴兩大區域,去年1月正式啟動,5月份施工單位才陸續進場,中間大量時間都用在了摸底征詢、分類做方案上。
雖說此次全部由政府“埋單”,但起初一些小區居民支持率并不高,主要是“怕麻煩”,也有人認為沒必要。浦東新區公用事業管理署的工作人員到每幢房子實地調查,最終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2005年后改造過、管材基本符合標準的,立管就不動了;管材不符合標準,但房型結構不適合立管、水表外移的,實施原位改造;其余則完全按標準改造。
即便按全市統一的標準改造,老小區樓層布局不同、房型結構各異,各街鎮找來設計公司設計,每種房型一張圖,再由自來水公司審圖,合格的才能開始施工。
“樣板房”讓居民眼見為實
雖說水管更換、水表外移后,供水水質改善,維修、抄表不用進戶等好處可以想見,但對居民來說,“眼見為實”才是真。在最早試點改造的香樟園小區,居委會同物業、自來水公司和居民代表一起開協調會,匯總大家意見后決定:根據不同房型,選擇30、34、38、56號樓的黨員居民家中帶頭做“樣板房”,分別采用從衛生間、廚房間頂上水管進戶的施工方案。
“樣板房”驗收當天,大家一起去參觀,發現“因房而異”的方案減小了對家中原有裝修的影響,施工隊打洞技術也不錯,墻上的瓷磚很少破裂,完工后還會做相應的修復。關鍵是放出一面盆水,清可見底,比過去大有改善。這下,居民放心了。施工過程中,居委和物業堅持“意見統一的門棟先做,堅決不同意的不做”,有個別原先堅決不同意的居民跑到鄰居家一看確實好,直接找到施工隊要求幫忙改造。
最終,整個小區1045戶人家100%完成改造。
施工到哪里,“現場會”開到哪里
工程全面鋪開后,無數具體的問題也撲面而來。單說水表,按標準是統一放在公共部位,但老小區本來公共部位面積就小,一梯2戶的靠近哪家人家都不合適,更別提一梯6戶、8戶的了;有的水表箱凸出于墻面,還會造成居民家的門開不直,影響居民生活……職能部門和相關街鎮居委、物業負責人組成了“應急小分隊”,施工到哪里,“現場會”就開到哪里。在香樟園小區,經“現場會”實地察看、研究,最終把方案修改為中間立主水管、兩邊各自安裝水表箱,并在不影響房屋承重情況下,切割12厘米墻體,將水表箱嵌入。雖然增加了施工難度和成本,但解決了居民的一塊“心病”。
“將心比心,老百姓各種疑慮都可以理解”,三林鎮城建中心一位負責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工作人員總結:“只要各方用心、用情、用腦,相信老百姓最終都會支持理解的。”(本報記者 魯雁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