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電網局部時段拉閘限電
近日北方與華東華中地區出現數十年一遇的暴雪天氣,導致運輸困難進一步加劇,全國大范圍的電煤告急現象再度出現,多個地區拉閘限電。為此,電監會昨日緊張通知要求保障電力供應。
近期,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省份普遍出現了電煤短缺局面。目前河南電廠的電煤庫存不到8天,個別電廠甚至不足3天。在南方省份,電廠缺煤情況更為嚴重。數字顯示, 京津唐電網電煤庫存整體呈下降趨勢。
據統計,華中電網旗下江西全省電煤庫存為106.8萬噸,遠低于160萬噸的警戒線。
而華東電網整體壓力也較大,安徽等地的部分機組已缺煤停機,此外,包括上海、江蘇、湖北等地局部時段已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各大電廠緊急調運煤炭救急
而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幾天內嚴寒仍將持續,為了確保電力供應,各大電廠紛紛緊急調運煤炭以解“燃煤之急”。
據中國煤炭市場網統計,截至1月4日8時,2010年全國煤炭運需銜接已初步匯總30696萬噸。專家預測,剩下9天內合同量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據悉,作為“北煤南運”主力的中海貨運公司已調集班輪加緊運輸秦皇島港口煤炭。
廣東煤炭庫存在警戒線之上
全國多省市電力告急,廣東會否出現“限電”?
廣東電網權威人士昨天表示,廣東電力供應目前正常,北方嚴寒對廣東暫時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他還告訴記者,廣東電網目前已經安裝國內最先進的融冰裝置,可以保證廣東電網在寒冷天氣時工作正常。
與此同時,廣東煤炭運銷協會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廣東目前煤炭庫存總體在警戒線之上,廣州電廠存煤可以保證8天左右的正常使用,廣東電廠存煤則在10天以上。
擁有多家發電廠的廣州發展集團負責人說,廣州電廠煤炭庫存都夠用,不會拉閘限電。廣東另外一家大型發電公司消息人士也告訴記者,“如果國內煤炭持續緊張,將加大進口煤炭力度,基本可以保證廣東煤炭需求”。
短期電煤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由于電煤供應緊張,被視為全國煤炭價格風向標的秦皇島港煤炭運價飆升,據最新統計,過去一周內秦皇島港煤價連續第四個月上漲,該港口發熱量為6000大卡的大同優混動力煤已突破810元/噸,創出一年來新高。
根據中國煤炭網最新統計,目前各大電廠存煤不足現象未見緩解,而北方普降大雪導致的運輸困難進一步加劇了東部地區的電煤短缺局面,短期內煤價仍有上漲的空間!懊禾抗⿷隙〞艿經_擊,”廣東發電集團消息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獲悉,目前五大電力集團及華潤電力集團已與山西晉煤、潞安集團簽約今年重點合同煤價格,平均每噸上漲40元~50元,大約漲幅在10%,而河南地區的漲幅達到25%,廣東地區超過15%。
廣東一家大型發電廠人士告訴記者,在這一個多月內,動力煤和優質煤炭漲幅驚人,有的品種煤炭漲幅超過30%,后期還會上漲,何時回落還要看天氣情況。
新聞鏈接
能源局:資源稅從價計征
在昨日舉行的“山西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新聞通氣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表示,將在全國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并將適時推出資源稅從價計征方案。
煤炭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每噸煤從量計征的資源稅大概在3~4元,而從價計征后,如果按照每噸500元、執行5%的稅率計算,每噸煤征收的資源稅將達到25元,是原來的6~7倍,這無疑大大增加了煤炭企業的壓力。
推進全國煤企重組
但他同時指出,如果有關部門同時取消或調整原有稅收項目,如可持續發展基金等,那兩者相抵消后,影響就沒有那么大。此外,煤炭企業還可以向下游轉嫁這部分成本。
吳吟還表示,作為基礎產業的煤炭行業需要有合理的產業集中度。他表示,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以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據吳吟透露,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前4家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僅20%,前8家只有28%,而比較合理的比例應當分別達到40%和60%。
嚴寒致煤價走高
煤炭板塊大漲4%
在新年首日受挫后,煤炭板塊昨日成為市場走強的諾亞方舟。截至收盤,煤炭股累計上漲4.02%,四川圣達漲幅高達10.05%,山西焦化、鄭州煤電等漲幅都超過5%。
“北方嚴寒是刺激煤炭股昨日走強的直接導火索!辈澈WC券市場人士指出。另一方面,煤炭股大漲也得益于國際油價再度回升至80美元/桶上方。此外,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昨日表示,將在全國加快推進煤礦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作,也給板塊帶來利好。
行業分析師表示,北方暴雪只是煤炭股大漲的導火索,行業走強主要還是煤價的支撐,而由于經濟復蘇加快等多重因素,煤炭價格將繼續走強,而且煤企兼并重組已經上報國務院。因此,煤炭板塊近期可能有超預期表現,各大券商也紛紛對煤炭板塊給出了買入和增持的投資評級。
投資建議
聯合證券行業分析師孫海波認為,投資煤炭股,一方面可沿著資源整合受益、資產注入與產能擴張、下游需求復蘇這三條主線戰略布局傳統煤炭公司,如西山煤電、國陽新能、國投新集、潞安環能等。另一方面可深度挖掘超越傳統煤炭公司的品種,例如太化股份等。(徐海星 王亮 張忠安 紀晨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