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福州市城區自來水價格調整聽證會今日上午在福州召開。此次聽證會的參加人共有19名,其中消費者參加人8名,用水企業參加人2名,經營者參加人1名,福州市人大推薦的參加人1名,專家學者2名,社會組織參加人2名,政府部門參加人3名。另有2名消費者參加人和1名福州市政協推薦的參加人因事請假。同時,參加此次聽證會的還有旁聽人2名,均為消費者,另有一消費者旁聽人因事請假。
聽證會上,各參加人闡述了自己的意見。從發言意見上看,基本可以分為三類,即:同意調價、同意適當調價但應降低調價幅度和不同意調價。此外,各參加人還提出了一些操作細則上的建議。
同意調價
理由:
一些參加人認為調整價格有利于市民增強節約用水的意識,合理利用水資源。他們認為,盡管福州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但水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應節約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價,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節約用水。此外,他們還認為,此次調價有利于一戶一表的改造,能夠享受到自來水公司的終端服務,這就能避免一些因水耗、管理費用等與物業產生的糾葛。
同意適當調價,但應降低調價幅度
理由:
一些參加人表示,0.5元/噸的漲價幅度太大,調價水平達到41.7%,讓人無法接受。他們認為,自來水公司進行管網改造、一戶一表改造,需要資金支持,適當調整價格是必要的。然而,從福州市物價局給出的監審結果可以看出,福州市物價局最終審定的自來水成本價為1.42元,比自來水公司申報的1.64元下降了0.22元,因此,調價的幅度也應隨之下降。
不同意調價
理由:
1、促進市民節約用水不能成為水價上漲的理由。
聽證會上,來自某物業公司的參加人王素潔對自來水調價理由之一--有助于市民增強節約用水的意識這一說法提出質疑。她認為,節約用水并不能成為水價上調的充分理由。她舉例說,從她的物業公司所管理的小區情況來看,哪天某家的水突然用多了,居民都會自查找出原因,從而控制用水。而一些居民用水已經十分節約了,三代同堂每個月還用不到10噸水,這樣的家庭怎么能用提價來促進節約用水呢?
2、自來水成本測算不夠細化、數據說服力不夠。
來自青島啤酒的用水企業參加人林訪在聽證會上提出,自來水公司應對外公布目前欠繳水費款項數目。他說,一些用水企事業單位欠繳水費,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自來水公司的資金緊張,自來水公司不能將這部分成本轉嫁到水價上,讓市民承擔。參加人王素潔也認為,自來水成本的測算數據不夠細化,如成本中談到用于戶表改造的資金,應更細化多少資金用于戶表改造的工程費用,多少資金用于管理,只有這些數據完全細化、公開,才能有足夠的說服力,讓群眾信服。
3、水價上漲,必然引發食品、副食品等行業價格的同步上漲。
參加人林訪認為水價的上漲,一些生產產商的商品成本自然也隨之上漲,這就必然導致產品價格的上漲,價格上漲的最終承受者自然是消費者。因此,水價上漲對于每個家庭來說,并不是每個月多支付幾元錢,而是連鎖的支出,這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將是不小的開支。參加人王素潔也認為目前漲水價,時機還不成熟。她說:“如今飛漲的房價、電價、汽價已經讓百姓喘不過氣來了,水價再上漲,乃至水價上漲導致的一系列產品價格漲價,對群眾來說將是不小的負擔!彼跁瞎剂嗽谄湮飿I公司所管理的小區內做的一個調查數據:其中95.78%的居民不贊成漲價,甚至10%的居民,認為水價應該下調。
建議:
1、 在調整水價時應同時出臺提高困難戶、低保對象的補貼標準。
聽證會上,不少參會人提出,調整水價對困難戶、低保對象來說是個不小的沖擊。雖然在調整水價方案的補助措施中有提到將建議政府適時提高城區困難戶、低保對象的補助標準,但沒有具體時間和方案細則。參會人普遍認為,應該在水價調整的同時出臺補助細則,這樣才能減輕城區低保對象因水價調整而增加的經濟負擔,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下降。
2、 能否對調價做一區分,如每戶用水在12噸以內的考慮不予漲價,對用水大戶可適當提高漲價標準。
參會人認為,一些居民用水十分節約,如將洗菜、拖地的水用來沖洗廁所等,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用水、保護了水資源。自來水公司應考慮對這類家庭予以獎勵,不提價;而對于如洗車、桑拿等用水大戶,可以適當提高漲價標準,這也符合“多用多付錢”的原則。
3、 自來水公司應加強管理,自查自糾降低水價成本,提高服務水平。
不少參會人指出,福州街頭如水管爆裂等原因引起的水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另外,目前居民家中水管等出現問題都是自己請修理工來修理,不僅沒有保障而且價格收費也無標準可依。參會人建議,福州自來水公司可設置一部熱線電話,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并妥善處理,從而提高服務水平。
對于聽證會上各參加人的意見,福州市物價局副局長黃敬池表示,下一步價格部門將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將聽證會上的所有意見與建議,分門別類進行研究,盡快完善、擬定價格調整方案報福州市政府審批。同時,他還表示,廣大群眾如有其它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可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向物價部門反映。 (記者 馮川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