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梅生女士說“行業明年急需轉型,繼續讓房價飆升不可取”,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上綠色低碳型地產的發展之路;未來國家政策或許會向實施綠色低碳標準的項目傾斜,通過減碳可節約費用近萬億元,這樣給老百姓就有了很大的讓利空間,有利于平抑房價。
追求減碳和做低碳住宅是不是就能平抑地價或房價,明年行業是不是就急需轉型,目前不好判斷,但是低碳目標對我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遠景,而是必須為之。近年,凡有國際有影響力的人物來華,多必談低碳,有人將之斥為“西方佬總想讓我們貢獻碳排放指標,自己不干”,這其實有失偏頗。關注低碳,做減碳事業,為人類共同生存而貢獻,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必不可缺席,必是主力。
誠然,中國工業化還遠未結束,還需加速前進的中小制造企業還不能扛起大旗做這個先鋒,但是地產業其實可以。一是,建筑物作為主要碳排放體,從建筑做起,理所應當。二是,地產業具備這樣的規模優勢和行業優勢做這樣的事情。當利潤暴利的很大部分來自低能級、高排放的建筑材料,這樣的狀況再不改變,這個行業受到的沖擊會越來越大,企業的可持續性堪憂。三是,地產業急需改變社會形象,而低碳成本未必很高,只需轉變觀念,付出不必太大的成本,收獲近在眼前的社會、經濟雙重效益,何不為之?
前一陣子瘋炒綠色建筑,我有時覺得悲哀。綠色建筑這樣的概念不該用來炒的,但愿低碳不要淪為炒作目標。悉聞某名校名師所做一冬暖夏涼之住房樣本,號稱綠色節能建筑,卻耗資5000萬元一棟,原因在于所有材料均是超級新潮,造價高昂,且維護費用頗巨。這樣的不可持續做法我不覺得是節能綠色,其創意本領還不及那秦皇陵出土的古代空調車--青銅車輦。
不要靠燒錢與轉嫁,而要靠智慧與心力。我覺得這一條應該被引入將來的低碳住宅考核指標里。滿足了這一條,低碳就肯定不是遠景。有心共為之。(葛東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