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
筆者注意到,在這一關乎全球氣候變化乃至未來全人類發展上,荷蘭皇家殼牌首席執行官傅賽再次發出呼聲:讓我們為新能源技術加速!傅賽認為,目前,政府決策者有很好的時機使我們在征程中加快步伐。從本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化峰會開始,政府決策者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社會是加速前進,還是原地踏步。
建設新的能源未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傅賽說:“這將為消費者帶來實惠,原因在于能源類型的極大豐富——從清潔礦物燃料,到諸如生物燃料、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再到核能和氫能。從汽車到冰箱,所有用品的能效都將比今天提高很多。”有些人希望這樣的能源未來,像市場上推出新款電子消費品一樣,迅速成為現實,這是不切實際的。“過去一個世紀來,每一項經過驗證的新能源技術都需要大約25年到30年的時間,才能發展到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比1%的程度。
生物燃油剛剛達到這個比例。風電要到2015年,即在丹麥和美國建成全球首批大型風電場25年之后,才能達到這個比例。”傅賽以事實闡明。
“要達到實現大規模能源生產所需的工業產能和人力資源儲備,真的需要時間。其間,我們邊學邊做。當今最大風電機組的發電能力,幾乎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生產的風電機組的100倍。”面對社會對加快轉變步伐的厚望以及寄托于政府為促進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從研發直至商業化生產——而出臺的積極政策、激勵措施和財政支持,傅賽有自己的解讀:“事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可促進私人投資的監管框架,繼煤炭和石油之后,每一種主要的新能源都得到了蓬勃發展。”“這并不是要政府為企業提供補貼。關鍵在于刺激創新,鼓勵企業投資于有助于降低排放、但短期內不能賺錢的技術。”政府必須針對每一項技術的特定發展階段,提供相應的支持。傅賽進一步論述,例如用于捕集發電廠和其他工業設施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將之安全地封存到地下的技術。這種技術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仍需實踐檢驗。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政府已經承諾投入200多億美元,為20多個試點項目提供支持,預計到2015年,將有至少10個項目投入運行。
傅賽分析:“從長期來看,促進低碳技術普及應用的主要因素將是對二氧化碳排放定價。最有效的市場機制是,設立限制排放總量,并允許企業交易排放配額的體制,如歐盟排放交易機制。”
實際上,像歐盟這樣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還很年輕,按市場機制形成的排放價格,還不足以大力推進低碳技術的發展。“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介入,對一系列技術給予政策支持。而歐盟已經這樣做了,為開創性的碳捕集和封存項目提供獎勵性的排放額度。”傅賽強調。 (周勇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