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掌握全球地熱中低溫利用的先進技術,我國的油田與他們進行技術合作,但最終還必須依賴美國人,甚至連掉了螺絲釘都得打電話讓美國方面來人解決,一年要價20萬美金。”汪集旸說,“我們一定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第四,人力資源匱乏。目前我國地熱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對此,汪集旸認為,我國應著重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地熱人才。“培養既懂地面技術、又懂地下勘探的復合型的人才,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汪集旸說,“我們可以從組織培訓班做起,同時加強本科教育。”
羊八井樣本
中國第一大地熱發電站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是中國地熱發電的典型。
據多吉介紹,西藏地熱資源豐富,地熱儲量居全國首位,已發現的地熱點有700余個,主要分布在青藏鐵路沿線、西藏南部和西部地區,其中高溫地熱資源超過二分之一,發電潛力預計為3000兆瓦。
羊八井地熱電站已累計發電接近25億千瓦時,每年發電達到1.4億多度。而目前羊八井地熱電站已開發的主要是淺層資源,而儲藏于地表1400米以下的“大儲量、高品質”的地熱資源尚未開發,這部分深層地熱的總裝機容量保守估計至少為3萬千瓦。
據介紹,羊八井地熱田鉆井深度超過1000米的四個井中,ZK4001井是目前我國產量最高、井口溫度最高、且發電潛力超過1萬千瓦的一口地熱井。而單井發電潛力達到1萬千瓦以上的地熱井,在全球范圍并不多見。
多吉介紹說,現在羊八井的熱力發電系統可利用150度到170度左右的地熱資源,而ZK4001井口溫度高達200度左右,必須降溫降壓才能發電。“這么好的井,接上這樣的發電系統、且裝機容量非常小,這無疑是非常巨大的浪費。”多吉不無心痛地告訴記者,“羊八井的地熱資源是天然的大鍋爐,我們現在利用的僅僅是淺層的資源,真正的優質資源還沒有利用起來。下一步如何進行科學利用,還得進行技術攻關。”
“我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地熱資源勘察,摸清地熱資源潛力,開展地熱地質基礎研究,地熱應用基礎研究,盡快實現科技創新突破,推進產業化建設,如地熱成井工藝、熱儲工程測試、資源評價、發電熱力系統防結垢、回灌、防腐蝕等關鍵技術。”多吉說。
多吉同時建議在西藏建立高溫地熱開發利用的示范基地,利用高溫地熱發電,如利用羊八井深部高溫地熱資源,以此帶動云南、福建、海南、臺灣等地區的高溫地熱開發利用。
對此,汪集旸院士也指出,《可再生能源法》對地熱能明確認定屬可再生新型能源,其開發利用應得到國家政策的優惠和保護,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熱發電的利用效率達72%,增加地熱發電的裝機容量,既能實現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目標,又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建議參照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上網電價補貼,制定地熱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
“地熱產業缺乏扶持政策,風電要求特殊的電價,太陽能要求特殊的電價,我想地熱也是一樣的,沒有扶持是上不去的。”汪集旸說,“我們迫切希望盡快建立國家級平臺,進行大力的扶持,加強技術研發工作,實施示范工程,制定優惠政策推動地熱的發展。”
本報記者 劉丹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