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部談判代表山田明從始至終面無表情。在半小時的發布會上,他不止一次強調,減排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責任,而是全球,包括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他進而明確本國的減排承諾要和其他國家的減排聯系起來,“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排放國,沒有這些最大排放國的參與,我們無法參與。”
一直以來,爭論和妥協成為貫穿氣候大會的顯著特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在公共場合多次表示坎昆會議期待達成各方妥協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必然不會令各方都滿意,必將是一個令“每個國家都感到不高興的結果”。
目前《京都議定書》的存亡成為談判各方最為關心的問題。歐盟氣候變化司國際司司長格拉芙女士(Laurence Graff)表示它將繼續存在,但同時也需要努力對議定書內容作出改進。“我們認為議定書下國家的減排目標并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們也需要所有國家的合作參與。”
此時,盡管被外界稱為在美國國內并無決策權的美國談判方,其談判立場卻顯得很強硬。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3日說,在坎昆大會上應達成涵蓋所有核心問題的一攬子協議,包括減緩、透明、資金、技術、適應和森林問題,否則美國就不會接受。這一立場為坎昆大會設置了很高的障礙——要求所有參會方在短暫會期內就氣候談判涉及的所有核心問題達成協議,這一主張并不現實。
可以延續下去的種子
與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相比,從參與的人數上看,坎昆會議所受關注度大減。媒體從去年的3萬多人驟降至今年的不足1萬人。按照中國代表團團長、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的話說,“去年的哥本哈根大會給我的感覺更加熱烈,而這次在坎昆相比則要溫和許多。”
來自國際排放貿易協會(IETA)的戴維.蘭斯福特(David Lunsford)也在12月6日晚的一個邊會上表示,去年哥本哈根會議有更多的商業人士參加,而今年卻沒有看到很多私營企業家。他尤其強調了中國的商業領袖們的參與太少了。“這與去年相比,簡直是個退步。”他不無失望地說。
哥本哈根的慘痛經歷挫傷了領導人們的信心,這也意味著今年坎昆會議不會吸引更多國家高級別領導人的關注。幸好坎昆會議主辦方、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對此次會議在人力和感情上都投入了不小心血,并推動會議在一些方面取得進展。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國際進程雖然自哥本哈根后便很悲觀,國際社會對這次會議的預期也很低,但是國際社會上也有一種感情上的共識,并有望在坎昆會議上最后落實到紙面上達成一致意見。
“關鍵是恢復信心。”吳昌華說,“此外,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從全球認知層面已經有了很大提高,普通人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的存在并且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了。企業家們開始主動積極參與進來,投入新能源領域。”
全球領先的電力與自動化技術公司ABB集團CEO昊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不管如何爭論,對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開始。2009年,歐盟新增發電裝機量的62%是可再生能源,美國超過50%,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更高達370億瓦,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氣候變遷政策奠基人、氣候經濟學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強調,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對改變世界的能源發展方向而言是一個好消息,雖然這個過程可能要相對平靜和緩慢。
“我認為,中國將通過未來的實踐向世界展示,新技術和新能源發展的可能性。人們會看到新興市場,便會自愿加入競爭。而這也許會推動國際社會在2~3年達成一個比較強有力的全球性的協議。”尼古拉斯.斯特恩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很多人開始把氣候變化談判的困難僵持程度與WTO的談判做比較,而氣候變化問題事實上要比國際貿易對人類的影響更加深遠。
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在12月6日部長級會議開幕的當天下午,公開向與會者們表示,“我們如果不想為成功等待更長時間,那么就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最終決議: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技術轉讓,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討論出的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的落實,以及通過減少森林砍伐改善氣候方面的協議。” 卡爾德隆接著解釋,在坎昆,與會各方第一次確定了要建立技術轉讓中心的決議,而墨西哥也很希望能成為這個中心的所在地。對于快速啟動資金,卡爾德隆說,目前為止已經有29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可隨時待用。
“終有一天,協議將達成,那一日地球終會為此改變。”卡爾德隆說。
樂施會墨西哥執行主任卡洛斯.薩科(Carlos Zarco)在容納上千人的新聞發布廳親手將其組織制作的綠色紙袋贈與卡爾德隆。紙袋中裝有5粒植物種子,外包裝上印制著世界對于這次大會議寄予的共同希望:“在這兩周的時間,種下可以延續下去的種子。”
文/王研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