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明媚的陽光和迷人的加勒比海灘,并沒有給氣候談判帶來好運氣。
當地時間11月29日上午10點,聯合國氣候談判第16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在墨西哥坎昆開幕。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在開幕致辭中使用了4次“妥協”(compromise)一詞,來強調達成“平衡的一攬子”成果的必要條件。
菲格雷斯說,在京都議定書和長期合作雙軌談判中,有一系列牽涉政治的議題,還沒有從相互的妥協意愿中得到破解。“我急待你們來解決”,“一條布滿破洞的毯子是無用的,而這些破洞只有靠‘妥協’來填滿。”
而一個小時前,歐盟負責氣候行動的委員康妮·赫澤高在布魯塞爾警告說,如果坎昆不能達成“平衡的一攬子”成果,則“一些締約方有可能對聯合國談判進程失去耐心,轉而考慮其他選擇”。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盟在當天皆高調宣稱,希望將《哥本哈根協議》升級進入締約方大會決定,或是作為談判基礎,而這為發展中國家所不能接受。
哥本哈根會議至今,聯合國多邊氣候談判正在遭遇最嚴峻的生存考驗。而從哥本哈根開始成為焦點的中美交鋒,也將在坎昆再次成為重頭戲。觀察人士稱,美方可能仍將抓住減排透明度問題糾纏,試圖要求中國將所有國內減排行動都執行“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核查。這與中方一貫主張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承擔減排義務上必須遵循的“相同而又有區別”的原則相悖。
30頁主席建議
締約方對坎昆會議預期的普遍調低,致使談判并未有效展開。雙軌制談判的工作組之一、《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AWG-KP)仍舊止步不前。
而另一工作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AWG-LCA)卻又多了一份30頁“妥協”版本的主席建議,名為《可能的成果要素》。此文本在開幕第一天即公開給予討論。建議由此工作組主席撰寫。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能源與氣候項目經理楊愛倫對本報說,此主席建議的性質與哥本哈根會議時的“丹麥文本”不同,并非“空降案文”。中國在坎昆會議前的11月23日已表態說,反對以任何未經締約方充分討論和認可的“空降案文”作為談判基礎。
但在29日下午的LCA工作組會議上,多方表示不接受這一主席建議。楊愛倫說,這并不完全代表締約方反對這份文本,現在反對的原因是各方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度,用意是讓自己有更多談判空間和靈活度。
此主席建議并未列明全球長期減排目標和發達國家減排比例等關鍵議題,而說明了對資金支持的要求: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和可預期的。溫控目標模糊了1.5度和2度的分歧,只簡單說將目標定位在“遠低于2度”。
在此建議中,主席希望協調各方立場,需明確對發達國家減排的“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核查,以及對其資金、技術支持也要進行“三可”。針對發達國家所提出的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透明度問題,案文沒有將分歧議題“國際磋商和分析”(ICA)機制寫入。
在對減排的資金支持方面,該建議重申了需開啟一個針對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和1000億長期支持資金的運作機制,但在如何管理資金問題上列出選擇。
選擇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下建立一個基金,或是建立一個新的基金;在《公約》資金機制下進行管理,或者建立一個新的管理委員會。
該主席建議還提出,新基金應該在一個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間人數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管理委員會。對此,楊愛倫分析說,由于發展中國家數要比發達國家約多出一倍,這意味著只能有一人代表兩個發展中國家,這也會造成分歧。
中美妥協的可能性
大會第一天,中國代表團未召開新聞發布會,美國、歐盟的代表團都在下午亮相。從哥本哈根開始成為焦點的中美交鋒,在10月的天津會議上已愈趨激烈;美方抓住減排透明度問題糾纏,試圖要求中國將所有國內減排行動都執行“三可”核查。
楊愛倫說,如果美方的目標達成,則中美將在事實上執行相同的減排透明度,這將抹平“相同而又有區別”的原則,這也是中方不希望看到的。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